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富翁十、東方巨子——李嘉誠6

    14.吸納“港燈”收購置地

    20世紀70年代末,李嘉誠部署收購和黃的同時,悄悄吸納英資青洲英泥公司的股票。

    1981年,李嘉誠正式出任和黃集團董事局主席。

    1982年秋,中英就香港政治前途談判,香港英人惶恐不安,和黃集團的行政總裁李察信竭力主張和黃集團將重心轉向海外發展,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前途。兩人在發展方向上分歧嚴重,導致了李察信的辭職。

    接替行政總裁一職的是另一位英籍人士——馬世民。馬世民上任不久就參與收購英資港燈集團,並出任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主席。 香港電燈有限公司(簡稱港燈)發起人是保羅·遮打爵士,股東是各英資洋行,1890年向港島供電。港燈是香港十大英資上市公司之一,也是當時香港第二大電力集團。

    90多年來,港燈收入穩定,加之港府正準備出台“鼓勵用電的收費製”,港燈的供電量增長,盈利空間加大。因而,港燈這塊大肥肉,總是惹人垂涎。

    20世紀80年代初,在海外效益不佳的怡和係置地,在港大肆購入電話公司、港燈公司的公用股份,並以破本港開埠以來最高地價的47?5億港元,投得中環地王,用以開發“交易廣場”的浩大工程。

    為避免正麵交鋒,李嘉誠按兵不動,靜觀形勢。

    1982年4月,置地以高出市價31%的條件,順利完成對港燈的收購。為此,置地耗盡其現金資源,並向銀團大筆貸款,負債額高達160億港元。

    隨後,香港出現移民潮,港人紛紛拋港幣套取外幣。加之歐美日本經濟衰退,香港地產市道滑落,興建的樓宇由俏轉滯,地產大亨置地如罩進鐵網之中,樓宇由奇貨可居變成有價無市,欠銀行的貸款不僅無法償還,光利息一年就等於賠掉一座樓宇。

    1983年地產全麵崩潰,置地墜入空前危機。1983財政年度,置地出現13億港元的虧損。作為怡和旗艦的置地把母公司怡和拖下泥淖,怡和在同期財政年度盈利額暴跌80%。

    那時,馬世民尚未正式加盟長實係和黃,但馬世民和李嘉誠接觸頻繁,常坐在一起談論馬世民服務過14年的怡和。

    置地陷入困境之時,馬世民積極主張從置地手中奪得港燈。在這點上,馬世民和李嘉誠英雄所見略同。西門·凱瑟克接下怡和置地的管理大權,也接下了前任留下的累累債務。

    1984年,馬世民加盟長實係,李嘉誠委以他和黃董事行政總裁的重任,和黃的業務獲得長足發展,成為長實係的盈利大戶。同年,西門·凱瑟克出台“自救及償還貸款”一攬子計劃,出售海外部分資產,以及在港的非核心業務;統攬怡和地產業務的置地自然是核心業務,而置地又是怡和全係的欠債大戶。

    匯豐銀行逼債窮追不舍,債台高築的置地大班西門不得不出售港燈減債。首選的買家,自然是李嘉誠。財大氣粗的李嘉誠出得起理想的價錢,他曾向前任大班紐璧堅表示過覬覦之意。西門·凱瑟克當時也在場,他很佩服李嘉誠的君子作風。

    令西門·凱瑟克不解的是,這一年來,李嘉誠不再有任何表示。難道他真不想要港燈?港燈可是擁有專利權的企業,不可能會有第二家在港島與之競爭,盈利確保穩定。李嘉誠欲擒故縱,西門·凱瑟克終於按捺不住,主動向李嘉誠拋去繡球。

    李嘉誠請來馬世民,與置地商議具體收購事宜。消息傳出,全港又一次轟動。當年置地以比市價高31%以上的高價搶入港燈;現在和黃以6?4元的折讓價撿了置地的“便宜”,而購入34?6%的港燈股權,為和黃省下4?5億港元,而且實際上完全控製了港燈。李嘉誠看好的不僅是港燈的常年盈利,更看好港燈電廠舊址發展地產的價值。

    李嘉誠斥巨資收購港燈,對恢複港人對香港的信心起了較好的作用。

    1985年3月,包玉剛收購大型英資洋行會德豐。至此,四大英資洋行中的和記黃埔、會德豐先後落入華資手中。這徹底扭轉了英資在港的優勢,是香港經濟史上劃時代的大事。

    有中國傳媒稱,李氏包氏是“民族英雄”,“大大振奮和提高了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和自尊。”

    也有評論家說:“李嘉誠真正發跡,是從收購和黃開始的,李氏的發跡史無疑是一部吞並史。他並非像某些傳聞說的‘為民族而戰’,他是‘為自己而戰,為締造他的商業王國而戰’。在兩次浩大的收購中,李嘉誠頭腦異常冷靜,從未情緒化——這就是出色商人的頭腦。如果說,李嘉誠收購英資是‘民族氣概’之體現,那麽,這之前和這之後,他都收購過華資,這不意味他是‘民族的叛逆’嗎?”

    李嘉誠未正麵回應,他隻是在很多場合說,“收購不像買古董,非買不可。”“我一直奉行互惠精神,當然,大家在一方天空下發展,競爭兼並,不可避免。即使這樣,也不能拋掉以和為貴的態度。”

    1990年,香港《資本》雜誌第二期列出1979年至1989年香港十大盈利最高的上市公司。其中,長實係就控有其中的前3家,而且各公司均年盈利均達10億港元以上。長實係在本港業界的盈利水平如何,已是一目了然。

    華資財團的能力越來越強,伴隨而來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嚐到甜頭的華資財團,開始虎視眈眈地瞪著怡和洋行這頭業界的獅子了。這一次華資財團準備集中火力,力圖吞下“肥”得流油的獅子“大腿”:香港置地有限公司。

    曾經顯赫一時並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地產商的置地公司,擁有絕大部分香港商業金融中樞中環的物業。這裏是香港島中區的繁華地帶,香港最重要的商業中心地區,也是世界經濟陣容中最敏感的靈魂地帶之一。這一切對於李嘉誠來說,隻有控製了置地公司,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香港地產界的“王中之王”。

    在“港燈收購戰”告一段落後,西門·凱瑟克考慮到“連環套”結構的另一大惡果:盡管置地持有信和四成股權,但是絕對無法達到保衛怡置之目的,而且怡置雙方因為互控而涉及利益關係,這樣提出收購的財團便有機可乘,他們可以向法庭申請禁製令,禁止置地行使所持怡和股份的投票權,而導致怡置“連環套”的防線不攻自破。

    於是在1986年,西門·凱瑟克專門從美國高薪聘請投資銀行家包偉仕加盟,委以怡置係機構的重任,以確保怡和的控製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