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富翁十、東方巨子——李嘉誠4

    8.突破危機謀求轉軌

    工廠一蹶不振,李嘉誠像是進了鬼門關。

    隻要天一亮,工廠的大門前就會堵滿了從各路殺到筲箕灣的債主。一個個怒氣衝衝,見了李嘉誠不是拍桌子,就是摔板凳,什麽話能夠刺痛李嘉誠,他們就說什麽。而李嘉誠必須賠著笑臉,即便麵對凶悍無情的債主,即便麵對難以入耳的斥責,他也必須笑臉相迎,好話說盡。

    有人粗暴地打斷李嘉誠,語帶譏諷地挖苦,狠狠地揪住李嘉誠想打。可是,更多的債主都是通情達理的,他們已從李嘉誠的委婉陳述中理解了一個年輕人初出茅廬所遇的困境,他們更看出李嘉誠即便麵對危境也仍然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誠實。許多人都衝上去,緊緊護住李嘉誠,反而指責起那個要揮手打人的債主。

    還有好心的債主上前勸阻各方,希望再給他一段時間。可是,香港銀行派出的催款人一般都是鐵麵無私的。他們既不與李嘉誠吵罵,也不會揪住他的衣袖動粗,而是先把他們長江塑膠廠的倉庫都貼上了封條,然後再把車間的大門封死,這才對李嘉誠說:“鑒於貴廠目前的狀況,隻有兩個辦法可以允許你們繼續留在筲箕灣,一是馬上歸還銀行的所有欠款,二是要有實業家出具擔保的手續。不然,你的長江塑膠廠從現在起就要歸我們銀行所有了!”

    李嘉誠頓時驚呆了。

    銀行封廠使得他的精神支柱幾乎在頃刻間坍蹋。自從他的工廠生產出無法上市的廢品以後,就如同有人在李嘉誠麵前打開了一隻隱藏無數毒箭的潘多拉魔盒,無數毒箭刹那間射向這尚未讀懂世態炎涼的年輕人,使得他簡直無力抵擋了。

    李嘉誠一個人徘徊在筲箕灣海邊,居然產生了縱身一跳的衝動。到哪裏去找擔保人呢?在這種倒黴的時候,誰肯為他付出如此代價呢?舅舅找他找到了筲箕灣海邊,這讓李嘉誠很意外。

    陷入絕望之中的李嘉誠沒有想到,平時對他嚴厲有餘、溫和不足的老人,如今在他遭受滅頂之災的時候,居然親自趕到筲箕灣海邊把他從死神手裏拉了回來,更沒想到他會對自己辦的長江塑膠廠表明了肯定的態度。

    莊靜庵從懷裏掏出一張簽好字的單子,鄭重地交給他說,銀行已經同意馬上解封。還款的時間,他們也做了一定的讓步。李嘉誠這才了解到,原來舅舅幾天來一直在為他的工廠生存到處奔波。想到舅舅不聲不響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李嘉誠真想給他跪倒磕個響頭,以表心中的感激。

    一連幾天,莊碧琴見兒子都打不起精神,這才知道長江塑膠廠出了大事。她不懂經營,但懂得為人處世的常理。安慰一陣兒子後,她十分平靜地給兒子講了個故事:

    “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雲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兩個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兩袋穀種給他們,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穀熟的季節再來見他,看誰收的穀子多,多者就可繼承衣缽,做廟裏住持。

    “雲寂和尚整日關在方丈室念經。到穀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地說,他沒有管好田,種穀沒發芽。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說:‘我給你倆的種穀都是煮過的。’”

    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玄機: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李嘉誠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悔恨的眼淚。翌日,李嘉誠回到廠裏,召集員工開會,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錯誤,不僅拖垮了工廠,損害了工廠的信譽,還連累了員工。他向這些天被他無端訓斥的員工賠禮道歉,並表示經營一有轉機,被辭退的員工都可回來上班。從今後,保證與員工同舟共濟,決不損及員工的利益,而保全自己。

    李嘉誠說了一番渡過難關、謀求發展的話之後,員工的不安情緒基本穩定下來,士氣不再那麽低落。緊接著,李嘉誠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

    李嘉誠絲毫不隱瞞工廠麵臨的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

    李嘉誠的“負荊拜訪”,達到了初步目的。他卻不敢鬆一口氣,銀行、原料商和客戶,隻給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餘地,事態仍很嚴峻,產品積壓,庫滿為患。

    李嘉誠抽調員工,對積壓產品普查之後歸為兩類:一類是有機會做正品推銷出去的;一類是款式過時或質量粗劣的。李嘉誠如初做“行街仔”那樣,馬不停蹄到市區推銷,將正品賣出一部分。

    他不想被積壓產品拖累太久,於是全部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舊貨次品的批發商,在製品的質檢卡片上,一律蓋上“次品”的標記。李嘉誠陸續收到貨款,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這時候,一種近在眼前的緊迫感,激勵著困惑中愁眉不展的李嘉誠:穩定人心,以最快的速度重組一支幹練的隊伍,重新設計塑膠產品,繼續研究新的發展方案……

    李嘉誠的勞動沒有白費,利潤也超乎他的想象。隻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瀕臨倒閉的長江塑膠廠終於起死回生。李嘉誠把從前那些在困境期間被遣散回家的工人,都一個個請回廠來。他不但重新給他們安排了工作,而且還補發了停產期間的薪水。這些工人都感動得流出了眼淚。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

    從1954年冬天至1955年秋天,是李嘉誠長江塑膠廠衝出低穀的複蘇時期。不過,對於李嘉誠來說,廠房還是從前那些陳舊的破廠房,機器還是從前那些破舊的機器,工人也還是從前那些來自香港社會底層的普通工友。所不同的是,所有人都改變了當初草率生產、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別是李嘉誠本人,在這5年裏所經曆的苦難、徘徊和悵惘,足夠他反複回味並成為他倍加珍惜的精神財富。也是這些失敗的挫折和磨難,讓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變成熟了。

    他的長江塑膠廠開始進入初創時的輝煌,產品由於物美價低,很快就在300多家互相競爭的塑膠廠中脫穎而出,成為香港塑膠產品市場中的佼佼者。也是這一年冬天到來的時候,李嘉誠在年終結賬時才驚愕地發現,他的長江塑膠廠不但歸還了包括香港兩家銀行在內的所有貸款,而且還有了可觀的盈餘。他再也不是從前為了借錢到處給人賠笑臉的求助者,而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老板”。

    長江塑膠廠生機煥發,訂單如雪片飛來,工廠通宵達旦生產,營業額呈幾何級數增長。李嘉誠的信譽有口皆碑,銀行不斷放寬對他的貸款限額;原料商許可他賒購原料;客戶樂意接受他的產品,派送大筆訂單給他。

    在春風得意時,李嘉誠的頭腦異常冷靜,他又開始思考研製“長江”的現狀及未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