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九、偉大的樂聖——貝多芬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世界名人百傳十大才子1.少年天才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維希·封·貝多芬誕生在德國萊菌河畔波恩城一宮廷歌手的家裏。

    貝多芬的曾祖父本是法蘭西人,後因生意潦倒而遷居德國波恩。貝多芬的祖父路德維希年輕時就是位小名氣的音樂家,他在具有候選德國皇帝資格的侯爵宮廷裏擔任歌手。這位有著寬寬的額頭、大大的眼睛、紅潤皮膚的祖父對小貝多芬的降生感到十分高興,他決定以自己的名字——路德維希為小貝多芬命名。貝多芬的父親約翰繼承了祖父的天賦,深通聲樂,也作了宮庭歌手,並為那些達官顯貴所賞識。貝多芬的母親有很好的家世,她是在寡居後與貝多芬的父親相識並結婚的。貝多芬是這個家庭中的長子,他的血管中融合了法蘭西人和德國人的血液。貝多芬3周歲的時候,和藹可親的祖父去世了,祖父的離去,不僅使貝多芬失去了一份疼愛,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貝多芬的命運。

    自從祖父去世後,貝多芬一家的生活就隻靠父親從宮廷裏所領取的微薄的薪水來維持,生活不夠富裕。貝多芬的父親不僅酗酒成性,而且性格固執、暴躁。本來,他在擔任宮廷歌手之餘,還兼任家庭音樂教師正作,這樣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收入,來補充家庭生活之需。可是,由於他的任性和放縱,往往是在一個家庭做了短短的一段音樂教師後就被辭退了。因此,父親的家庭教師工作總是處於不穩定之中,家庭的全部負擔都落在母親身上。後來,貝多芬的弟弟安東·加斯巴·卡爾又出生了。這樣,母親不僅要照料終日酗酒的丈夫,還要照料兩個不懂事的小男孩兒。童年的家庭生活給貝多芬留下的印象,除了祖父溫和的笑容,就是父親爛醉如泥和暴跳如雷的樣子,以及母親忙忙碌碌的身影。

    1774年,小貝多芬4歲的時候,莫紮特已名聲大噪,人們都已知道這位傑出的鋼琴演奏家的名字。10歲的莫紮特相繼在奧地利、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地舉行音樂會,收入相當可觀。莫劄特的成功提醒了貝多芬的父親,他決心要把貝多芬培養成像莫劄特一樣的天才少年,以便能為他賺一筆錢。從此,小小的貝多芬成了他父親暴力教育的對象。小貝多芬多麽想像別的孩子一樣到草地上捕蜻蜓和蝴蝶,到小河邊捉小魚啊!可是,父親隻讓小貝多芬整日坐在鋼琴前練習。有時,小貝芬因為手指彈疼了拍子慢下來,也要遭到父親的責罵甚至痛打。

    1770年3月26日,7的小貝多芬舉行了一生之中的第一場鋼琴演奏會。這場演奏會是貝多芬的父親一手安排的,地點在庫恩城的音樂學校大廳,在演出海報上,父親有意把貝多芬的年齡寫成6歲,目的在於讓人們把貝多芬看成是“神童音樂家”。演出獲得了成功,這不僅給小貝多芬帶來了聲譽,而且也為他父親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和興奮的情緒。後來,小貝多芬也偶爾被父親帶到外地去舉行旅行演奏。

    小貝多芬就是這樣被埋在音樂之中,他沒有體會過小孩子的遊戲,也沒有可以一道玩的小夥伴。陪伴著小貝多芬童年的,除了音樂,就是萊茵河在他心中形成的夢境——那拂著水麵的白楊和細柳、那神秘肅穆的教堂、那矗立著的古堡……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小貝多芬的鋼琴演奏技巧不斷提高。麵對著小貝多芬,嚴厲粗暴的父親覺得自己再也沒有能力繼續擔任小貝多芬的鋼琴教師了。於是,父親先後請了幾位技藝高明的朋友和自己從前的老師來指導小貝多芬。但不久,這些老師看著小貝多芬嫻熟的技法,聽著小貝多芬指下流瀉出的流暢樂曲,便都自動告退了。

    1780年,小貝多芬10周歲了。尼菲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尼菲老師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是宮廷風琴演奏師。小貝多芬成為尼菲老師的學生後,不僅學鋼琴和風琴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尼菲老師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和理解深深地陶冶和啟蒙了小貝多芬。在尼菲老師的指導下,小貝多芬逐漸了解了音樂的美妙和深度,也體會出學習音樂的樂趣。

    尼菲老師可以說是個真正的音樂教育家。這個長著一雙靈活的大眼睛,看上去很風趣的中年人還很體諒小貝多芬的想法和需要,他采取了適用於孩子的親切、耐心的教學方法。他了解到小貝多芬學鋼琴是吃了許多苦頭的,知道小貝多芬對音樂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隻是在被迫學習,於是,尼菲老師經常帶貝多芬去賽納河邊看落日,去郊外森林聽小鳥唱歌……一邊看,一邊走。尼菲老師就一邊向貝多芬講解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講優美的音樂旋律是怎樣表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尼菲老師通過聊天向小貝多芬講述音樂的神聖和迷人,有時,他還要像介紹神話中的英雄那樣,向貝多芬介紹一些著名音樂大師的事情。就是在練琴時,尼菲老師也總是先向貝多芬講解樂譜所表現的精神和情感,然後,再讓貝多芬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去練習演奏技巧。

    1781年,貝多芬和母親在年底前往鹿特丹,貝多芬結束跟新任宮廷管風琴師涅夫的通奏低音、作曲和鍵盤課程。11歲的貝多芬在1782年代理涅夫的管風琴師職位,這對年青人來說屬於很困難的任務。翌年,曼海姆的哥茲將這位少年以德累斯勒的進行曲寫成的鋼琴變奏曲出版,這是他第一首付梓的作品。在3月2日克拉馬的《音樂雜誌》上,我們可以讀到有關評介貝多芬的一篇文章:“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前述男高音之子,是個11歲的男孩(其實是12歲),很有發展前途。他彈奏鋼琴優雅從容,且底氣十足。一看樂譜便能視奏出涅夫先生給他的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熟悉這套以各種調性寫成的前奏曲與賦格的人就會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涅夫先生在其他工作允許的情況下,指導他演奏通奏低音。現在涅夫先生在教他作曲,……這位年輕的天才應該拿一份津貼,讓他通過遊曆去開闊視野。如果他保持起步時的神速進展,必然會成為第二位莫紮特。”

    這樣,在尼菲老師的良好的教育下,本來對音樂並不喜歡的貝多芬,內心卻漸漸充滿了對音樂王國的無比激情。他的全部興趣都被音樂吸引了,他身上潛在的音樂天賦被尼菲老師發掘出來。興趣使小貝多芬自發產生了強大的動力,他主動勤奮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1783年,由於尼菲老師的推薦,13歲的貝多芬成為宮廷管弦樂團的大鍵琴演奏者;第二年,貝多芬又成為宮廷禮拜堂風琴演奏者的助手,並且得到了相當的年俸。天天醉醺醺的爸爸對此十分高興,他瞪著朦朧醉眼對貝多芬說:“路德維希,你能成為一個音樂家,我太高興了,但你不要忘記,是我把你教育成音樂家的!你能有今天,得感謝我。”對於爸爸的話,貝多芬內心無法接受,他自幼形成的對爸爸的印象不會改變的。倒是媽媽那慈愛的眼神,使貝多芬從心裏感到溫暖和欣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