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周 同事關係

    周一:做一個受人歡迎的好人

    人類學家、進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提出過著名的“鄧巴數”理論:因為大腦的認知局限,每個人能維係的熟人關係的數量不超過150個。在人類早期社會,“鄧巴數”就像一個魔咒,一旦某個社會組織的成員超過150人,那麽這個組織就會自動發生分裂。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是因為早期人類群居在一起,是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是靠情感,一旦人多了之後,情感被分攤,凝聚力就會下降。

    總體來說,與大多數行業相比,教師的流動性比較小,而且教育這個圈子也不大,學校也是小小的,幾十號教職工,每天工作在一起,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大家的眼中,抬頭不見低頭見,你“無處可逃”。所以,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在一個熟人社會,如果你剛好是一個不受大家歡迎的人,可想而知,你的生命質量該降到多低啊!不過我這裏要聲明一下,受人歡迎並不意味著就要放棄原則而取悅他人,我們要讓更多的人歡迎我們、喜愛我們,但是要以彼此“尊重”為基礎,也許什麽都可以失去,但是不能失去同事們對你的尊敬。

    受人歡迎的人又被稱為“人緣”好,有著受人歡迎的個性特征,別人樂於接受並與之交往的人,心理學上稱為“人緣兒”。在佛教裏有“因緣際會”之說,可能比較神秘,我想把一些關於“人緣”的研究結果與大家做個分享。

    有研究表明,在團隊內受人歡迎的人一般具有的特征:1.他們平時將傾聽看得比表達還重要;2.他們尊重別人的隱私而顯得很可靠;3.他們不過分謙虛顯得很實在;4.他們犯錯誤時勇於承認及坦誠道歉;4.他們不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找借口;5.他們不過分討好別人;6.他們珍惜自己和別人相處的時間。關於以上這些研究結論,我不多做解釋了。下麵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我認為要有好人緣,語言表達能力太重要了,或者說,好人緣是“說”出來的。因為人際交往不外乎言語和動作,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體現在說話當中,如果想有個好人緣,就要巧妙地駕馭和運用語言這個工具。與人溝通需要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化解矛盾,消除隔閡,也得靠語言功夫。但是,不要認為練嘴皮子就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關鍵是要練“心”,也就是心中有他人,要能在理解他人的基礎上進行表達,你的表達才會受人歡迎。隻有洞悉他人心裏所想,能否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情緒、感覺和願望,能否理解並適應別人的情緒,根據人們的情緒來區別對待,這些都是你正確表達的基礎。

    那麽,怎麽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我認為認真傾聽是唯一的辦法。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總是安不下心來聽別人說什麽,他總是打斷別人的話題而設法使自己成為話題的中心。

    傾聽是一種能力,因為一般人思考的速度是說話速度的4倍,這就使我們的大腦每分鍾有40秒可以“分心”想其他事情,而不是聽別人正在說什麽,所以傾聽說起來容易做到卻很難。有效的傾聽要求我們必須有開放而積極的態度,理解和認可他人,敏感並且專注。有效的傾聽意味著你在心裏或者在口頭上在回應他人,意味著即使你並不同意他們的意見也會承認對方的意見與建議的價值,意味著你能尊重對方、包容對方。

    傾聽了才能理解,而在理解的基礎上,你能不能有效地幫助別人呢?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幫助,簡單的舉手之勞或關懷的話語,就能讓別人產生久久的激動。如果你能做到幫助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不但能顯示出你的博大胸懷,而且還有助於“化敵為友”,那你就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