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周 個人發展

    周一:你的幸福沒別人什麽事

    不少教師抱怨收入偏低,如果與公務員相比較,得出這個結論,我同意,在職期間教師的收入確實沒有達到公務員水平,政府有責任使教師收入依法達到或超過公務員水平。但是,如果與企業相比的話,要說教師的收入比企業職工低,我看未必,至少這個結論缺少證據支持,我可以舉出相當多的企業,無論國企還是外企,員工們的收入是不如教師的。我們隻能說有一些經營得不錯的企業,員工的收入高於甚至遠遠高於教師。這些年華為經營得很不錯,據說華為員工個人業績好的話,年終獎可達百萬。但是大部分企業員工的收入都不會很高,尤其是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就如前些年金融危機,全球經濟遭遇寒冬,不少企業活不下去,日子很不好過,不僅是私有企業不好過,隻要在嚴酷的市場中搏鬥的企業,日子普遍都不好過。教師工作雖然收入不太高,可是收入穩定,安居樂業還是做得到的。我還沒有見到過一個非常穩定的職業,從業人員毫無風險,卻又能保持持久高收入的。

    總之,收入永遠是比上不如的,但是日子還得過下去。我對一些青年教師說,勞動力價格不是某個領導拍腦袋決定的,而是勞動力市場決定的。如果教師收入確實如我們所感覺的那麽低的話,應該很少有人願意再做老師,可是每年那麽多大學畢業生擠破頭來考教師編製,這說明什麽呢?

    有的老師問我,作為教師,我們的幸福應該在哪裏?這個問題好像是在控訴教育行業剝奪了教師的幸福似的。我認為,如果這個問題成立的話,那麽換一個行業的員工也能問,“醫生的幸福在哪裏”“會計的工作在哪裏”“農民的幸福在哪裏”……

    我想沒有一個行業會承諾從業者的幸福,因為幸福本來就是個人的事,如果你覺得當教師不幸福,那幹哪一行你會覺得更幸福呢?如果有一個讓人更幸福的行業,為什麽你還在教育行業?你可以用腳投票的,而完全不必抱怨。研究發現,那些總在抱怨的員工,恰恰是最穩定的一群人,他們普遍缺乏追求幸福的勇氣和能力。

    我建議感覺不幸福的教師應該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幸福問題。這裏我要給你推薦一本書,書名叫《真實的幸福》,作者是馬丁·塞利格曼。塞利格曼在美國心理學界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是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他的《真實的幸福》一書被譯成多種語言,暢銷全球20年,銷量超過200萬冊。這是一本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讀的心理學經典。

    塞利格曼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了關於幸福的全新理念:當你的精神投入帶來了生命的蓬勃和豐盈的時候,你才會覺得幸福。書中提出實現幸福人生應該具有五個元素:要有積極情緒、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做的事要有意義和目的、要有成就感。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看,那些人們以為與幸福密切相關的因素,其實與提升幸福感隻有微弱的或幾乎沒有什麽關係。比如,賺更多的錢;保持健康;盡量去接受教育;改變你的種族或搬到氣候溫暖的地方。這些因素全部加起來,也隻占幸福的一小部分。

    塞利格曼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在於,他提出了一些可以增進幸福感的自己可以控製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恩和寬恕。因為感恩和寬恕能改變人的記憶,使人更幸福。我想,身為老師,如果缺乏對周遭世界的感恩心,卻老以為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又怎麽會幸福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