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育目標上,將培養“溫暖的孩子”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對家庭教育來說,那些標準化考試考不出來的素質才是真正重要的。而要想培養親社會的“溫暖的孩子”,先要塑造出滋養親社會行為的溫暖環境。家長和學校共同的努力就是要持續關注孩子的良好行為,要多讚揚、欣賞孩子。之前我們學習過強化理論,知道一條科學原理,人類並非遇事先縝密思考、精心謀劃之後,再采取行動的。越來越多證據證明,兒童的習慣養成是在行為後果中不斷學習的結果。比如,愛打人的孩子並不是天生喜歡打人的感覺,而是偶然發現擊打能夠贏得父母的關注,這種興趣是在責怪中強化的。避免養出“暴力小孩”最好的辦法是減少對“暴力行為”的過度反應。

    2.在教育的原則上,將公平公正放第一位。經常有人問起,生二孩好還是一個好?有人批評獨生子女政策,舉出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比如說比較自我,嬌生慣養,吃不起苦之類的,這其實不是獨生子女獨有的問題,而是物質條件豐富、時代進步帶來的變化。以前皇帝家生幾十個呢,難道他們就不自我?不嬌生慣養?所以,沒有嚴肅的研究證據表明獨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更不好教。如果我們感覺現在的孩子更不好教,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更優越了,當然不如以前的孩子那麽能吃苦,尤其不願意吃那些莫名其妙的苦。我認為這恰恰是時代進步的結果。現在的孩子更主張自己的權利,教師就不能再“為所欲為”,自然就會感覺他們不好教了,可那就是進步呀!

    我倒是擔心普遍生二孩後,會產生諸多原來未遇到的問題。比如對孩子期望值下降而導致的問題。獨生子女條件下,家庭成員對孩子始終保持高期望,而高期望是學業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可是,二孩之後,家長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到一個孩子身上,容易對學業較弱的那個孩子采取放任的態度,這種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我認為尤其要提防由家庭中對兩個孩子不公正而導致孩子的心理嚴重失衡現象。嚴重心理失衡的孩子信奉“爭強鬥狠”,他們對他人的權利和利益反應冷淡。他們的人際關係問題嚴重,他們很難理解他人和理解這個世界,因而他們不斷地領受失敗的痛苦。這些孩子到後來往往加入一個小團體,以反抗社會和道德規範。仔細推究起來,心理嚴重失衡的孩子其實是環境的犧牲品,而他成長的環境一定是不公正的。至少在家庭裏,父母對二孩中的一個格外偏愛,對兩個孩子都是有害的。

    3.在教育內容上,不要過早地向孩子灌輸成年人的“成功”理念,而將孩子引向激烈的競爭。競爭激烈的環境反而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造成損害。有證據顯示,一個充滿愛且沒有競爭的學習環境更利於孩子的自我發展。過於強調競爭的環境會讓孩子產生抑鬱和憤怒的情緒,並因自尊心受傷而學習動力不足。

    家長們也不必擔心缺乏成功欲望的驅動和競爭的熱情,孩子會失去學習動力。美國的教學實驗發現,在寬鬆的學習環境裏,隻要孩子掌握學會選擇和自主學習兩項能力,就能學得更好。

    4.在教育手段上,我們要減少對孩子的強迫。家庭和學校裏存在很多強迫行為,這一點對兒童學習和社交能力的養成傷害極大。強製的形式包括責打、嗬斥、譏諷、嘲笑、漠視、嫌惡,以及嘮叨。如果教師總是采取強製措施,孩子將學不到更高級的能力,比如互相體諒、抑製衝動或者以幽默的方式緩和衝突。研究證據顯示,大量的強迫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成長問題,比如,逆反心理、強迫他人、反社會人格,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