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隻有在一種情況下可以有效控製紀律,那就是教師始終在場,在威嚴的教師的“彈壓”之下,學生可以被迫遵守紀律;

    3.但是,教師不可能總在場,因此必須尋找到教師的“替代人”,使學生懾於“替代人”背後的教師的威嚴,從而被迫遵守紀律;

    4.最常用的“替代人”是班級小幹部,他們獲得了教師的信任,在教師不在場時,他們代表教師控製班級紀律,並將破壞紀律者的名單匯報給教師,小幹部的在場猶如教師在場,一些富有經驗又工作輕鬆的班主任往往能發揮小幹部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5.但這還不能被稱為監視,如果班級中大多數孩子都以為教師或教師的“替代人”不在場,而他們的一言一行卻都可以被教師知曉,那麽,教師此時為達到不在場而“知曉”一切的方法手段都可以被稱為“監視”。在教師的工作計劃上或工作匯報中,我們看不到的那些對控製紀律“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多數可列入“監視”的範疇,我們必須說,監視是有效的。

    但是,我又必須十分厭惡地說,監視是卑鄙的。從卑鄙的程度上說,較輕的一種是教師親自監視,即無管理者在場時。在學生不知情時突然“悄悄”(或偷偷)地在教室後門的小窗戶上出現了教師的眼睛,這雙眼睛洞察自然狀態中每個孩子的一切行為,可這雙眼睛並不為捕捉孩子們的閃光點,而且,當這雙眼睛消失後,一定會有學生受到懲罰,這些孩子是恐懼的,因為他實在猜不透自己的違紀行為怎麽會敗露的,教師是不會自述監視過程的,因為一切可以被預知的觀察過程一定不是監視。

    中度卑鄙的監視是運用現代化儀器,每個教室後麵牆上裝上了探頭。探頭在監獄中的存在是必需的,因為罪犯正在用他們的自由來抵償他們的罪行。可是,學生呢?探頭的卑鄙就在於它剝奪了孩子們的自由,有時越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就越顯其卑鄙,卑鄙不同於罪惡,卑鄙者總會為卑鄙找到理由。

    最高程度的卑鄙是在班級中埋伏“小密探”,他們混雜在所有人中間無法辨別,他們搜集別的同學的“劣跡”,然後偷偷地匯報給教師,他們與攝像頭一樣都在充當教師那雙神秘莫測的眼睛。為什麽這種手法最卑鄙,有三個原因:一是學生可以用紙糊上後窗或砸壞電視探頭來保護自己,卻不能蒙上“密探”們的眼睛,因而這種卑鄙的監視最為恐怖;二是密探的眼睛永遠不是教師自己的眼睛,“小密探”本身是孩子,他們用“情報”來向教師邀功,往往帶上了主觀因素,容易使無辜者受不白之冤;三是做過“小密探”打過小報告的孩子,其人格的墮落簡直無法阻止,他們可能習慣於靠詆毀別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可能將來成了“陰謀家”,可能成為心靈陰暗的小人,要知道,中國傳統專製製度下盛產小人!

    對一所學校而言,紀律是保障。我們需要紀律,但如果我們不能光明正大地實現紀律,如果我們不能在紀律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自覺自律,那麽,學校將寧可不要紀律,也不要那些肮髒的監視。

    近年來,一些學校實行“無師課堂”。我想“無師”並不是真的不要教師,而是要讓教師在課堂上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對此,我舉雙手讚成!

    任何的和諧氛圍都源自於信任,信任應該成為學校和班級的一種文化,而監視會破壞這種文化。學校不需要各種顏色的“恐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