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 組織討論

    周一:在茶館和星巴克裏暢聊

    在廣東和揚州,為什麽早茶是一種文化?因為這兩個地方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發展條件好,早茶時分可以談談生意、交換信息,當然也可以在喝早茶時會朋聚友、談天說地。因為早茶是一種文化,所以不能把早茶認為是一群人一早口渴去喝茶的,人們是去到茶館是聊天、商談的。

    聊天和商談不同於正式的說話,演講、說書、講報告都是正式的說話,基本上就是“一言堂”,而聊天、商談則是“複調”的、“多聲部”的、“眾聲喧嘩”的。聊天和商談也不同於辯論、吵架,辯論和吵架是會傷了和氣的,而商人們是講究和氣生財的。

    成功的聊天和商談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理想的環境、合理的邏輯、內容的自由轉換。而三大條件中首先就是要有一個適合的環境和氛圍。現在早茶的文化似乎有衰敗的跡象,因為城市的生活節奏加快了,而人們也比以前更心浮氣躁些,大家都為生計奔忙,慢慢地喝一上午茶的人少了,所以喝早茶幾乎成了老年人的文化,可能年輕人的文化是星巴克的文化。

    年輕人的時尚是星巴克的咖啡。都市年輕人去星巴克,他們難道是喝咖啡的嗎?也不是,他們也還是去聊天和商談的。星巴克號稱要創造一個“第三空間”。什麽是第三空間?在傳統的定義上,人們生活的第一空間通常是家庭,這是我們飲食起居的生活場所。第二空間通常是公司或單位,這是我們白天8小時努力拚搏的場所。星巴克說歡迎大家來“非家,非工作”的第三生活空間,那是忙亂繁華都市中的一個小綠洲,是讓奔波於家庭和辦公室之間的現代人有個落腳轉換的“第三空間”。在一本關於星巴克的書《一切與咖啡無關》中寫道:“咖啡的消費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層次上的消費,文化的溝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營造的環境文化,這種環境文化應該能夠感染顧客,讓顧客享受並形成良好的互動體驗。”星巴克真正要推行的不是咖啡,而是咖啡因驅使下所體現著的自由氣質的精神空間,這個空間裏人們可以自在地發呆,當然也可以聊天、商談。

    本周開始我們要學習如何有效展開“課堂討論”。人們在早茶時在咖啡店裏的聊天和商談,其性質上就是在討論,是一種全方位的多向互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多向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比之單向的師生相互作用具有更大的心理效能。有人可能會覺得不可理解,你說茶館或星巴克裏的人們在商談,那是在討論,OK,沒有問題,可聊天怎麽也是在討論?難道課堂上允許孩子們聊天?

    教師們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後,經常會緊接著說:“同學們,關於這個問題,大家自由討論!”你看,最自由的討論就是聊天了,聊天不就是全方位的多向互動嗎?看似毫無意義的聊天在學習中發揮著著很大的作用,通過聊天所營造的輕鬆愉悅的情境,可以將學生所獲得的知識與現實世界拉的更近。可以說,聊天是人們運用知識的一種方式,課堂應該成為孩子們聊天的樂園。

    與課堂提問和應答這種互動方式相比,孩子們之間的討論應該更少地受到規則控製,甚至不一定要做結構化的輪流交談,而是一種自由平等、自發自然的交談,話語的“可碎性”是課堂討論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早茶也好,星巴克也好,其實都不僅是在賣飲料,而是在賣環境,適合自由平等、自發的交談的環境是可以標價的。

    20世紀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學段力佩校長提出了有領導的“茶館式”教學,在上海乃至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人稱之為“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其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議”,段力佩先生認為,課堂氣氛不必過於嚴肅,不是隻有教師講學生聽,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像茶館裏那樣,隨便交談議論。學生在讀、議、練、講活動中,互相切磋補充,也時時產生創見,有利於鍛煉創造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