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高階課堂與高階閱讀:我想要的語文課

    “偉大的美俘虜了我,但更偉大的美甚至將我從它本身解脫。”常常思索紀伯倫的這句話。其實,我思索的不僅是美的哲學,我思索更多的是自己的課堂——什麽是美的課堂?核心素養怎樣落地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究竟是以怎樣的麵貌出現?

    我曾經看到一些廣受好評的課堂是這樣的:周密的環節設計,動人的教學語言,絢麗的媒體使用,熱情的鼓勵誇讚……的確,這些都是讓課堂順風順水、不會橫生枝蔓的妙方。這些一度也成為我的追求。

    但是,當我把學生放在首位,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便漸漸發現,這樣看似無懈可擊的課堂,恰恰隱藏了課堂中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這樣的課堂更多的是動人的吸引,是完美的控製,是知識的最大化傳遞,而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間,沒有激發學生追問的意識,教師隻是把現成的真理從口袋裏拿出來雙手奉送給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變成了知識的俘虜,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卻逐漸喪失了獨立思維能力和自主尋求知識的能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包括對知識本身的熱愛。

    這不是我想要的語文課。

    我相信,對每一個有思想、有見解的語文老師而言,也不是他們想要的語文課。

    於是,十年之功,抑或更久一些,就花在對所謂最好語文課的尋求上。近乎偏執。

    那麽,我想要的語文課找到了嗎?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刹那間,欣慰,歡喜,還有如釋重負。但更多的時候,我是在尋找的路上。因為我對語文教學的理解,一直在不斷走向更加高遠的地方,我堅信紀伯倫所說的有一種“更偉大的美”存在著,這就是我要尋找的東西,也是我要創造的東西。

    所以,我不能停下。

    九年前,我的第一本語文教學專著《我負語文》出版。我在後記中感歎——

    “總覺得自己是負了語文。我像個誇父,向著遠方那個最明亮、最燦爛的太陽奔去。追尋的過程已經足夠有意義,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看故事的人。盡管在語文教學這條路上已經奔跑了十八年,但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似乎永遠都在前方,我永遠都在追求這個美好境界的路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