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帽兒山莊有座香火鼎盛的“三源寺”,主持明覺僧出身五台,年已古稀,也是武林中人,早年曾於野叟有數麵之緣,故此“三源寺”便成了他們心目中臨時歇足之處。

    不料一行六人甫抵寺門迎麵便見到扮成香客的太行山主梅若望父子,於是彼此相邀晉見了明覺大師。

    明覺大師雖是武林中人,“三源寺”卻與武林無緣,差幸大師心存漢室,熱心公益,聽了野叟述明來意,立即派出三位弟子分別佇候各派之冉來,並且撥出一座靜院,作為他們歇足議事之用。

    第二日,各派之人在明覺大師在弟子導行之下,先後都到了“三源寺”,當夜飯後,他們膽在靜院大廳集議進山采參以及共禦強敵之事。

    這次與會之人,除了野叟一行及梅氏父子以外,太行山另有兩位寨主隨行,一位是“塞外駝龍”寧振風,一位是“鐵臂飛猿”陸瑞庭,另外便是各派掌門人,以及少林派的的臨院無明,武當派的掌院無意,華山派的袁藥,青城山的金鞭崔首老,五台派的瘦頭陀昆侖派的祁昴武,崆峒派的頭陀,其餘陰陽山、點蒼、形意三派則僅掌門人參加,算來不足三十人,但論實力,可全是當代精英,下的一等高手都到齊了。

    他們所謂集議,其實不過詢問梅若望發現萬年參王的地點,以及如何分組進山,如何互相接應而已,最費事的,倒是多爾袞調的狀況一無所知,此去不知將要遭何種阻擊,如果多爾袞調用清兵,沿途設伏,能否獲取蛟丹參王尚在其次,他們都是俠義之土,想想可能發生的傷亡人物,內心也覺惻然不安,因此直到三更,會議仍舊不能結束。

    豈知便在他們委決不下際,白須飄飄的明覺大師忽然進入靜院大廳,道:“各位尚未達成協議嗎?多爾袞的手帖來了。”

    野叟惶然起立道:“怎麽?多爾袞的手嗎?他怎知道我們你這裏?”

    明覺大師微微一笑道:“田兄不必為老衲耽心,老衲雖然遁跡空門,膚色與血液總是道地的漢人,多爾袞與老衲過不去,老衲何妨率領門下,重返師門。前明之仇,本就不分僧俗,田兄還是先看手帖吧!”

    他講這話雖然心平氣和,詞意的慷慨激昂,卻不輸於擊築而歌,與會之人聽了,都不覺熱血沸騰,再見那手帖竟是白色的,白色的手帖,何異象微死亡,眾人未看內容,內心的怒火已經火冒三丈,敵愾越發堅強。

    手帖的內容倒也簡明,第一,他原與群豪共有蛟丹與參王,彼此以朋友相處。所謂“朋友之義”,也就是“福禍同當,忠難相扶持”。這一點群豪當然不會答應。第二,他願以武林朋友解決蛟參的辦法,在白頭山萬象穀內與群豪爭一日之長短,以決蛟丹與參王誰屬。那時無論發生任何事情,也於今後無關。群豪應允了,集議便也至此結束。

    次日,他們再次分批而進。

    由於萬象穀正是梅若望年前發現萬年參王之處,所以第一批由終南、峨嵋、少林、武當、昆侖,加上司南譽等六派之人結成的行列,便由梅若望當先領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