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淵國的中流砥柱其實並不多,文有程玨,徐博溫,武其實就是一個楊王,一個梁王而已,但是要說到真正能夠力挽狂瀾對天淵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其實還是不過兩人而已。

    太師徐博溫,事功之心頗為堅韌,這天淵國大大小小的事,上到朝堂吏製下到各州府的運轉狀況都是他一人總領全局。

    雖然說六部三閣皆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但實際上天淵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總領全局的其實一直都是那個太師一人而已。

    這倒不是說徐博溫就是那行事霸道想要把持朝綱的那一類人,正相反,徐博溫雖然不喜和群臣打交道但是在很多決策和異議上還是很聽一些群臣的建議的。

    更何況雖然軍國大事皆辦於一手但是徐博溫卻從未有過什麽逾矩的舉動。遇到很多事則是會先經過文華武泰兩閣商議之後再上奏武皇才會真正決斷,這麽些年一直如此,這才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如此武皇才事事選擇相信這位當朝太師。

    今日太極殿內,群臣商議讓他徐博溫負責三百六十座縱橫廟的事,而太極殿之外,玉階之下,琳琅滿目的天之驕子們則等待這殿試的開始。

    “今日殿試開始之前會由我先對你們這些個貢士進行一場問心,若心有歪門邪道的我再給你們最後一次機會,現在離開這廣場,離開內城,至於這些碑文經史諸位可以先放一放,別擔心,通過問心之後,你們無論殿試與否都將是我天淵國的未來希望,到時可入翰林院,可進國子監,也可選擇進入地方的一些縣衙和官方學塾,無論怎樣隻要是我天淵禮部,國子監,翰林淵所有的經史文章諸位盡可閱覽。”

    就在諸位準備殿試的士子們神情專注的觀看這些個失傳已久的珍貴碑文板文之際忽然所有人耳畔皆響起徐博溫的聲音。

    “問心,這徐博溫要一人問心,果然,果然我們還是要麵臨這一關。”聽到那個聲音之後衛寅先是一驚之後又恍然大悟,隨後他對著身邊的楊文鋒輕聲開口。

    “據說每次殿試之前都要這位當朝太師去問心於諸位貢士,隻有過了他這一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會試上榜了,而這一場問心,據說他徐博溫可以看透所有人心中所隱藏的一麵,以此來判斷是否作弊,是否卻又其才。”楊文鋒點頭開口,他們雖然說是第一次參加這殿試但很多程序他們確早已知曉。

    其實不隻是他們,幾乎所有殿士的貢士們都知曉這些個事,隻不過楊文鋒二人比別人知道的多一些罷了。

    比如他們就知曉,這一人問心其實不隻是看這些個貢士是否確有其才,還能看出一人的秉性如何,對朝堂社稷將來會如何盡心,是隻有功利心理還是真正的想要做出一番事業,這些據說他徐博溫都能問出。

    而之後他則會對這些人進行分類,有的自然可以平步青雲,而有的雖然有才但有可能心術不正最終也不過在這天淵官場哪個角落隨意被安排個差事最終被大浪淘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