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大紅榜按照規矩理應禮部先張貼,之後才是翰林院和國子監,正因為如此禮部放榜亭這裏的人也是最多的。

    “快看,快看,揭榜了,揭榜了!”看到拿著紅榜的兵士開始揭榜放榜亭前頓時人聲鼎沸,一時間這些士子也不在說什麽風度,比之菜市場賣菜的農婦尚且不及。

    紅榜還未揭開放榜亭前麵的那些人就都被擠得無法立足,好在現場有巡防營的將士才不至於場麵過於無法收拾。

    隨著時辰一到放榜的甲士開始一張一張張貼紅榜,而這個時候除了一些打聽消息的小廝之外大部分士子都在榜上找自己的名字,至於榜首是誰他們此刻還顧不上去關注。

    反正不是自己,如今站在此地挨挨擠擠地查看放榜的士子也大都是有自知之明之輩,若是擁有可得榜首的實力自然也就不需要親自來這裏查看了。

    “我上榜了,我上榜了!”人群之中開始陸續有驚喜的聲音傳出,緊接著就是欣喜若狂發自肺腑地高興。

    十年寒窗苦讀就等這一日,又有什麽理由不欣喜若狂呢?

    這個時候沒有人會笑話這些上榜而失態之人,更多的則是一種羨慕,同是同道中人,彼此之間又如何不理解彼此的心思呢?

    除了這些士子之外人群之中更多的則是一些受人之托的小廝,這些小廝大多數是替一些有臉麵和身份的人觀榜,另外還有則是一些酒樓春樓雇傭而來的。

    前者則是關心主顧的名字多些,後者則是蒙頭抄榜,也沒來得及揣摩榜上的內容。

    當然,得意與欣喜之人還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少的可憐,大部分還是落榜居多,黯然神傷乃至於垂頭痛哭之人比比皆是。

    往年科舉入榜之人所占比例百不存一,而今年則更甚往昔。

    今天入榜之人有三百五十四名,但考生卻比之往年都要多過許多,足足有差不多三萬人,如此比例黯然之人自然要太多太多了。

    黯然歸黯然,欣喜歸欣喜,之後還是要看看其它人的,尤其是榜上前幾位,我見不到高山卻至少聽過高山,世人想法皆如此。

    “今科頭名果然是荀攸,不愧是這玉陵六公子之首,”人群之中有落榜落拓之人喃喃自語。

    “齊魯楊延和,這個人倒是少有聽說,不知是否又是齊魯文壇哪位世家的公子!第三名興元府楊文鋒,興元府那個地方一向文脈凋零,往昔連入榜之人都沒有?今科如何能有人入三甲之名?”那個落榜的讀書人有些不解。

    這三甲之中有兩人都未曾聽過,今科科舉倒是有些意外之人了。

    “荀攸,楊延和,楊文鋒……”有小廝如今已經炒寫文完畢,得空開始也看一看今科得以登科的貢士老爺們都是誰。

    “楊文鋒?說來好笑,這榜上的第三名倒是和楊家那位紈絝公子的名字一樣,”玉陵城內的小廝又如何能沒有聽說過楊文鋒的大名呢?

    隻不過看到這個名字他們也是笑著以為不過是個巧合而已,沒有幾人會覺得此楊文鋒就是楊家那個楊文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