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的名單最終還是安安靜靜地躺在太極殿的書案之上,經過武皇以及天淵兩位重要人物的“商討”之後最終未改一字。

    原本上麵的一個名字徐博溫是有心想要抹去,而程玨則是想要那個名字靠後麵一點,最終結果卻沒有任何改變。

    徐博溫想要抹去那個名字是為武皇考慮,是為大勢所為,而程玨想要那個名字靠後一點則很單純的是想要保護那個人。

    這幾年楊家已經四麵樹敵,楊家嫡長子也鋒芒畢露,如今楊家二子再木秀於林如何能讓群臣安心?

    程玨在秋水亭合會已經看過楊文鋒的本心,他的文章他或多或少也有了解,怎麽說呢,那個年輕人和他不是同道中人,但卻不妨礙他對他的映像。

    那是一個好的讀書種子,也是一個好的棟梁之才,未來若是時機合適也不是沒有可能扶大廈之將傾。

    秋水亭合會在程玨的“低調”之下他還不是太過顯眼,但那場春宛樓的美人賦卻讓楊文鋒暫露頭角,如今若是在科舉之中又拔得頭籌那就不是小露鋒芒的問題了。

    加之之前楊文鋒京都第一紈絝之名,如今美名流傳於玉陵,這樣一來一回之下對普通百姓所造成的衝擊會有多大不言而喻。

    太過張揚如今對於楊文鋒來說不是什麽好事,況且程玨覺得這一次打壓一下那個自信的少年也不是什麽壞事,所以他想他的名字靠後一些。

    若是可能,他還有些過分的想法。他想過有沒有可能會有那麽一天,這個少年能和他同朝為臣,能和他一起匡扶天下,隻是這個想法很難,也僅僅是他的想法罷了。

    而徐博溫的想法早已昭然若雪,他就是要保武而抑楊。

    武皇自然了解他這兩位肱股之臣的想法,但這一次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在聽完程玨兩人的意見之後隻說了一句話。

    “關於小楊的兒子,朕隻有一句話。各安天命而已。隻要他有那個本事,莫說一個會試第三,就算是殿試頭名,朕給他又如何?”武皇的話說的很是大度,但具體如何徐博溫兩人都沒有繼續問下去。

    其實徐博溫和程玨都很清楚,雖然他們這位武皇如此安排,也如此豪氣幹雲,但今科狀元,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給了他楊文鋒,可是其它的則未必不會。

    一個楊文鋒換取一個學宮的入主,這個交易即便是虧也虧不到姥姥家去。

    於是這個事就這樣定了下來,三百五十四位上榜之人之中,頭名荀攸,次名楊延和,第三名,楊家楊文鋒。

    一切都已就緒,靜候放榜之日。

    這一日一大早在禮部,翰林院,國子監門前的放榜欄便都擠滿了人。考慮到每年放榜之時所觀之人過多所以朝廷特意選在三個地方都有放榜。

    其實即便是不來此地觀看,過不了半天的光景這玉陵街頭巷尾就會流傳出這份榜單,若是名子靠前隻需要在酒肆中坐下聽人議論就能得知,如此光景自然是這天淵第一等要事該有的情形。

    不過雖然可以從別處可以得知榜單但如今三地還是依舊人山人海。其實無論榜上有名與否,對於所有參加科考之人來說都想最快的得知結果,能早一分絕不想遲上一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