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閱卷室的情況晉心安已大致了解,隨後他也特意看了看荀攸的文章。

    如一輪大日懸停於蒼天之上,雄偉壯麗,讓人隻能心生敬仰於感歎卻無力去接近於他。

    相對於楊文鋒的文章來說,荀攸的文章給人的感覺更像是暴風驟雨撲麵而來,一眼看過去就有一種逼人的氣勢撲麵而來。

    初讀便讓人不由折服於那些聖人之言與經世之語之中無法自拔,再而觀過又如一道閃電劃過江河山川,還未細細咀嚼便已經直擊人心。

    那是風雨蔚然的大氣象,雖然僅僅是大段大段的借鑒運用聖人道理與流芳百世的文辭經典,但其中穿插著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往往能夠一針見血。

    點竄太古諸聖文字,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這樣的文章絕不會有人說是平庸之作,至於此中真意細細咀嚼之下也值得反複回味,如飲幹霖。

    而楊文鋒的文章則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概念,相較於荀攸的氣勢巍峨而言,楊文鋒的文章絕不是那種蒼天在上的大家之言,也不是文辭驚細雕琢如羊脂美玉,他的文章看一眼其實很平凡,平凡的似乎絲毫沒有亮點。

    但是繼續讀下去,不用多久,幾乎每讀一句便有一道不一樣的風景。有大漠蒼茫的天涯一眼看上去一無邊際,遼闊而寂寥。也有春風撫楊柳,小河水叮咚,生機盎然心向往之。

    其實更多的像是淡淡月夜之中一道寂寞的身影緩緩在夜色之中散步,溶溶月色,戚戚鳥鳴,夾雜著蟲鳴與枯枝斷裂的聲響,沒有什麽特殊卻又是最大的特殊。

    自然輕柔雖聲明不顯卻讓人流連往返。如果荀攸的文章中有日月天穹,有山河大川,有百世經綸,那麽楊文鋒的文章中就有月色稠水流,有青草綠蔞蒿和江河魚蝦戲,有兒歌民謠山歌徜徉。

    其實對於孫東陽和晉心安等人來說,自然不會如凡夫俗子一般看到那些壯麗波瀾就覺得此等文章就是好文章。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楊文鋒還是荀攸的文章都讓他們欣賞乃至敬佩。

    自古文無第一,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如今的爭論,對於晉心安來說,其實從客觀角度去考慮,他還真分不出兩者之間孰強孰弱。

    “晉大人,依你所見如何?”國子監的年長祭酒看著這位也以文辭響譽玉陵朝堂的侍郎大人開口詢問對方的意見。

    晉心安被對方看的心裏直發慌,如此情形他如何能去做出個判斷?於是他有些無奈的看向年紀與資曆最為深厚的孫東陽。

    “侍郎大人別看我,你不是被我訓斥的看到我小腿都發抖嗎?如今我們可都等著侍郎大人說話呢?”孫東陽冷笑了一聲捏了捏花白的胡須。

    得了,讀書人就是他娘的記仇,剛才說的話如今孫東陽還記著呢,這讓晉心安齜牙咧嘴心裏直犯嘀咕,他不過是一時說了心裏話而已。

    咳咳!晉心安幹咳了幾聲隨後滿臉苦笑:“得了得了,算晉小子錯了還不行嗎?諸位如今怎麽看,反正我是看不出個好壞!”

    晉心安環視了一下周圍諸考官攤了攤手表示無可奈何。而聽到他的話除了孫東陽之外,其餘幾人又開始竊竊私語互相討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