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淵的科舉自繼承於前朝以後非但沒有絲毫鬆懈反而更加嚴謹,尤其是在那位幾乎親力親為的太師的把關之下基本算是嚴實合縫到了極點,任你是皇親國戚還是天潢貴胃想要走這條路入仕則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實打實從府試,縣試開始考起,最終能否得中進士這中間的過程是絕不能做假的。

    當然,規矩之中自然也會有偷奸耍滑的路子,這科舉的過程之中無論是作弊還是利用其他手段混過去也都存在,但這些手段到了會試這裏基本就不可能進行下去,更別提什麽殿試了。

    會試之中除了那堪稱密集的巡監之人之外還有一最為讓想要作弊的普通讀書人絕望的地方在於這天淵太師親自主持所布置的一套矩陣,據說掌控這套矩陣的中樞之人可以監察到整個會試之中的考生,更有甚者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才氣和胸中學問是否深厚並一一記錄,這樣一來想要通過作弊而蒙混過關就變得更不可能了。

    若是矩陣之中記錄你胸無點墨而你卻成績傲然自然會有另外一套複查規矩,如此下來別說是普通讀書人,就算是那些學宮之中與江湖之上修行的讀書人想要在這科舉之中蒙混過關都變得不太可能。

    當然,這天淵朝堂雖然讓人炙手可熱,雖然這天淵國內也有高手如雲,但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來參加這科舉其實並不多,除了像是荀攸這種本身就和天淵朝堂扯不清關係的一小戳人之外其餘的其實並不多。

    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江湖和朝堂之間的隔閡天然便一直存在,相互之間自不能混為一談。

    對於楊文鋒來說他其實和那荀攸是一類人,雖然也算是江湖修行中人,但是和這朝堂之上的關係算是剪不斷,理還亂了。

    這一次楊文鋒參加科舉目的自然還和之前一樣,表麵上看起來是為了洗刷自己身上的負麵評價,為了自己在這玉陵之內當得起楊家的質子,實則也是為了保全自身和楊家。

    到了他們這種程度,耍些小心機小詭計其實都不會傷筋動骨,這也就是之前無論明裏暗裏朝堂之上,還有那位太子殿下一些上不了台麵的手段都沒有對楊家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影響,就算是一些影響在楊王出現之後也都土崩瓦解。

    現在兩家博弈則都是從長遠考慮,武皇顧及百姓言論,顧及天家顏麵,顧及君臣之宜,顧及明君聲望,而楊家則也是顧及天淵百姓,顧及反臣惡名,顧及王朝手段,兩者博弈無論如何都是在這些上麵權衡利弊而已。

    之前楊文鋒紈絝不堪,一方麵確實是心中義憤難平,另一方麵也是使勁往自己身上潑髒水,那個時候楊王還在玉陵,他自然得韜光養晦讓所有人覺得他是廢物一個,那時顧及的是王朝手段,覺得武皇到最後可以撕破臉一舉將身在玉陵的他們收拾了。

    現在既然他放楊王離開了玉陵那他楊文鋒如今能做的,做的最有效的便是讓他的惡名昭彰變成美名。更有效的便是讓楊家的聲明更加顯著,楊家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越高他武皇想要動楊家就更要顧及。

    這便是陽謀,也是隻能對武皇而使用的陽謀,說白了對於楊文鋒來說武皇雖然算不上什麽千古聖君明君,但是卻也絕不能算得上是昏君,也正是如此他才會顧及百姓顧及聲明,也正是如此這種陽謀才是最有效的手段。

    其實拋開一切不談,武皇這位帝王其實當的並不壞,若不是一些政令和想法出現了問題的話其實算的上是一位明君了。而且楊文鋒其實閑暇時也考慮過,換成其它人,就算是讓楊王去做這個帝王也不見得能比武皇做的更好,說白了武皇如今讓人詬病的地方與這個世道有很大關係,若是要改變這種世道則並非他一人之力而能為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