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老人自報家門之後徐博溫臉上先是閃過一絲錯愕,但隨即便又平靜了下來,想到傳聞中這人的那些事,想到對方可以算的上是高的可怕的地位他自然也就能理解了為何他可以如此手段通天。

    隻是他徐博溫不理解,傳說中這位天下文人的祖宗不是早已在一人和和一個王朝的較量之中殞命了嗎,為何今日千年之前的古人又會出現於此?

    最初讀到這位堪稱是儒家創始人的老人的故事是在一些野史之中,當年初通文墨且血氣方剛,隻覺得這位老人以讀書人的身份可以攪亂一個王朝是何等霸氣的舉動。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腳下走過的路越長徐博溫便開始不怎麽認同這種舉動了。

    攪亂一個王朝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君王暴戾殞命是不錯,但之後王朝分崩離析而天下大亂陷入無法預料的黑暗曆史,最終受苦受難的還不是那些無法反抗的普通百姓?

    幼時負籍遊學正值天下大亂,他經曆了太多的顛沛流離和無奈苦楚,最困難的時候甚至餓到與野狗爭食,這些在他看來都未曾動搖他內心當時為生民立命的讀書誌向。

    直到有一天,他遊學至大澤即今日的天淵大澤郡,那裏當時正值災荒加之戰亂剛過簡直可以說的上是令人發指的貧瘠。徐博溫在那裏僅僅待了半日便強撐著疲憊的身體離開,雖然那可能讓他英年早逝但是他卻毫不猶豫。

    他永遠忘不了在大澤郡見到的那一幕,到處是屍體,而屍體旁邊則是簡陋的爐灶,守屍而食,那是何等恐怖又是何等悲涼的事。直到他徐博溫離開的時候那些平民看著他的眼神已經毫無生氣,那種感覺,就像是看到了一具屍體,亦或者是看到了可以活下去的食物。

    從大澤郡離開的徐博溫後來僥幸遇到了當時的武皇和楊王才勉強活了下來,曾經他對他們兩人說過如此場景,當時武皇握著拳頭說若有一日他當了皇帝一定要讓亂世永不加於民,而當時的武皇還僅僅算的上是一個副將,手下兵馬不過幾千人罷了。

    其實那個時候武皇所說的話又和何嚐不是當時徐博溫心願?雖然那個時候他還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也不是享譽天下的讀書人。如今雖然他成了皇帝,他也成了一人之下的當朝太師,但是當年的心願卻從來不曾變過。

    正因為如此,即便是武皇現在一些政令和手段可以說的上是愚民或者是利用民心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防止亂世,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徐博溫從始到終無論是和楊王反目還是其它的有悖於他本心的徐博溫都選擇了站在武皇這邊。

    先前麵對老人的質問徐博溫其實想說,雖然他如今不再意氣風發,也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但是如果這一切可以換得天下大安,可以換得再無守屍而食的那一天,那又如何?他徐博溫願意去做而絕不後悔。

    此刻的楊文鋒也是終於知道了三番五次救他和他有瓜葛的老人究竟是誰,這個名字在戰國時期或許還如雷貫耳,再之前可能更加聞名於天下,但是在春秋之中或許大多數人已經忘了這個名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