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對劉禪說道:“你要對付宗族?”

    劉禪搖頭:“我解決不了民間的宗族力量的,以後也不可能有人能解決。

    這是華夏漢人能屹立在這塊土地上的關鍵。

    血脈、姓氏都是沒有辦法斬斷的。”

    “科舉能削弱世家豪強的影響力,卻不能削弱宗族,真正能與宗族抗衡的是地方官員。

    現階段的官府組織結構我想要改變一二,用來抗衡如今的宗族、鄉紳治理鄉村地區的模式。”

    這個是完全無法改變的。

    皇權不下縣的說法一直縈繞著整個古代封建王朝。

    秦漢時期的製度,城市地區除開,對鄉村地區的治理,就是靠著宗族、鄉紳來治理,皇權在鄉村地區還真是不好使的。

    但也不是說國家無法控製這些鄉村地區的統治者,王朝鼎盛時期,對於地方的控製力還是非常強的。

    三老製度就是中國曆史上聞名的鄉村治理的製度。

    這個製度甚至還是起源於禮法。

    “鄉、裏的各級官員,必須要有縣府認命,三老也要納入官府體係。

    另外對亭的行政區劃進行廢除,統一後縣級行政區劃可以分為縣、鄉、村、裏,裏為最小的地方治理官吏,裏長、村長、鄉長,必須要由縣裏認命,鄉的機構人員不變,三老的人員由地方百姓推舉以及縣府的考核。

    同時,我們要在進行科舉削弱世家大族的情況下,繼續維持著遷移全國大族、富戶往大城池遷移的傳統。

    不比前漢,必須要遷移關中來,我們要將成長到一定規模的大族,遷移到所在州的大城。”

    “民間的歸百姓,城池的歸大族。”

    “農村、百姓是我們的基本盤,必須要保證朝廷對地方百姓的純粹管理,中間不能再有世家豪強了。”

    劉禪對劉備說道。

    劉備聽明白了劉禪的意思,其最關鍵的兩點就是加強縣府即縣令、縣長的權力,將鄉村官員的任命權力直接收繳到縣,同時將裏、村、鄉這三級的頭號正職,納入官員的體係,給與相應的福利。

    第二點就是不斷的遷移大族,將大族給遷移走,保證鄉間統治力度的純粹。

    遷移大族這件事劉備是知道,自高祖時期就一直在幹,漢武帝幹的最凶,後來漢元帝叫停了遷移大族的事情,之後就是世家豪強如雨後春筍出現的局麵了,地方官府的權力被擠壓,甚至到了縣令上任必須拜見地方大族族長,才能在任上平安的荒唐事情來。

    劉備點頭:“這些東西,一路上你就要好好寫出來,寫的詳細一些,製定出完整的實施方案。”

    劉禪用指頭敲了敲自己的腦袋:“這是最基礎的,另外還有一大堆,如監察製度、巡視製度……爹,現在天下一統,等同於開國,我們可以在這張白紙上盡情的繪畫製度,並且因為如今天下人口稀少,製度實施下去,管理難度也會比較小。

    故而,必須要創建一套完整、能有自我修複能力的製度出來,這樣才能保證朝廷權力的穩固,以及保證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