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是要說一句,也不能如此悲觀,中國古代大多數時候貧民還是很少見的,因為貧民大部分都被地主階層給吞並了。你可就乖乖的做俺家的奴隸吧,你是奴隸,以後你的後代還是俺家的奴隸。

    廢話不多說。

    馬忠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連比帶劃都沒有辦法溝通的。

    “還是要廣辦書院,推行一套雅言體係,這樣才能避免因為語言不通,出現了許多問題。”劉禪思索說道。

    馬忠深以為然:“一座衡山學宮這樣的大學宮是不夠的,屬下認為還得要建立更多的啟蒙的學院,這樣才能教育出更多的孩子,讓更多的人提高學識。”

    “說的沒錯。不過這是以後治理天下的事情了。現在要做好的就是讓天下平定下來,給我們未來治理天下打下基礎。”劉禪說道。

    沒有再去調查百姓的田地和人口的問題,此番也就是行軍路上的小插曲。

    進入茅山,劉禪很想知道這裏是不是真有茅山道士,不過讓劉禪失望了,到處都是一片荒蕪的山林,人煙稀少,山林裏麵隻有蛇蟲鼠蟻與猛獸。

    道路一看便是知道很多人曾經在這裏走過,一路跟著這些孫權帶著人走過的痕跡,都能找到孫權。不過劉禪依舊不急。

    過了茅山,還是在丹陽縣境內,隔著一條中江水的那一邊則就是永平縣境內了。繼續沿著中江水往東去,則進入陽羨縣境內,陽羨旁邊就是震澤了。

    震澤在後世名為太湖。如雲夢澤一樣,此時的震澤麵積也比後世的寬闊數倍。

    劉禪在中江水的北岸行軍,南岸的永平縣縣令便親自追了上來,獻上了印綬,選擇投降。

    讓其繼續擔任永平縣令,劉禪也沒有接受印綬,隻是讓他好好回去繼續執政,不要錯過了夏收和秋種,江東這邊水稻沒有辦法一年兩熟,秋季卻還有很多作物可以耕種。

    過於永平,陽羨也望風而降,不敢有絲毫抵抗,開城納降。雖然孫權才剛剛從陽羨經過沒兩天,還與陽羨縣令談了一番話。

    站在震澤的湖畔,劉禪赤著腳踩在漫過水的湖邊草地上,看著幾乎望不到邊的震澤,說道:“放出消息,就說我在震澤邊閑居幾日。”

    馬忠立即就差人去辦了,劉禪尋了湖邊一個漁村,好不容易安撫好了一頓百姓,又許了百姓不少利益,再加上白毦兵就在村外紮營,這些漁民百姓不敢逃跑。

    經過了兩日下來的交流,百姓們發現劉禪平易近人,沒有什麽架子,反而還以千金之軀幫著村子裏做一些能搭把手的閑話,說話又好聽,長得又俊,溝通起來不似那幾個說著鳥語的大頭兵,村民們也漸漸的放下了恐懼情緒。

    劉禪的語言天賦還是有著的,況且自己上輩子還是個江浙人,能從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方言裏找到一點後世江浙地區方言的影子。勉強是能與這些漁民溝通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