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京兆尹,撫民興政,聯合夏侯淵平宋建,定臨洮,取狄道,安郡民,遷徙氐人。

    張魯投降後,建議曹操遷徙漢中百姓充實三輔,輔助曹洪擊敗吳蘭。

    魏國建立後,拜尚書。

    黃初二年,臨危受命,拜雍州刺史,平定諸胡叛亂。

    遷涼州刺史,封西鄉侯。

    在任期間,降蘇衡,鄰戴眾,修工事,安撫百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亂。

    一生以惠政聞名,征辟楊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

    相比於鍾繇,張既這個履曆都已經閃著金光了,當之無愧的治世能臣,這樣的人才被劉備得到了,比撿到寶了還要讓人寶貝。

    張既是更要食人間煙火一點的,其人一輩子是真正的在為百姓做事。

    如果鍾繇和張既之間,劉禪更加喜愛誰,那自然是張既了。

    這樣的人如果在曆史上是劉備的屬下,毫無疑問是可以和諸葛亮並駕齊驅的,諸葛亮也不至於會那麽勞累了。

    曹魏那邊人才太多了,張既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最高也才做到涼州刺史。

    三人來到長門亭,長門亭剛剛和枳道亭發生了一場戰鬥,戒備森嚴,還安排了哨崗,在門亭處也有還有幾十名穿著甲胄拿著兵刃的人站著。

    “這長門亭確實是要比枳道亭富裕,這些甲胄兵刃都是花費不菲。”

    劉禪對二人道。

    兩亭這次都死傷了不少人,枳道亭人少,甲胄兵刃也沒有長門亭的號,能打個平手還是靠著鄭相平日裏對族人的訓練,才能沒有吃虧。

    這關中,還真是武德充沛啊。

    劉禪由衷的發出一聲感慨。

    這要是放在承平盛世,官府要對付這些村民怕是直接要出動軍隊剿滅了。

    也就是在這亂世當中,數十年來大浪淘沙,沒有一點本事的人早就死了。

    村落也是一樣的,不團結,不互助,沒有武力是在亂世中活不下去的。

    尤其是在這關中亂戰之地,常年動亂,兵災匪災還要官府帶來的人禍,千錘百煉下還能活著村莊,都是有幾把刷子的。

    “是京兆伊來了,速速打開大門。”

    有人吆喝道。

    大門大開,裏頭的人出來迎接,此人中年,身上穿著的是鎧甲,身材壯碩孔武有力,猜的不錯的話應該是長門亭的亭長。

    “拜見京兆伊。”

    張默對張既等人抱拳道。

    後麵跟著一大群起碼的官兵,張默側目看去,兵強馬壯,心中暗暗揣測,若是這些兵馬攻擊自己等人,怕是撐不住幾下的。

    “張默,這位是太子殿下,這位是司隸校尉。

    我們剛剛從枳道亭而來,現在來長門亭看看。”

    張既對張默道。

    張默聞言立即下拜:“草民眼拙,不識太子殿下和司隸校尉,還請贖罪。”

    劉禪是不喜歡這套的,不過這張默言行舉止確實是比鄭相看著讓人舒服,應該是個會做人的人。

    張默帶著三人走近長門亭,張默道:“太子殿下能蒞臨我長門亭,是我長門亭和長門亭百姓的榮幸,隻是今日亭中沒有做準備,還請太子殿下莫要見怪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