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之前的困難都解決了,現在要進行的困難是安置好這些百姓,讓這些百姓以後能過上好日子。

    “太守,您是尊貴的人,怎麽能幹這些事情了,讓我們來。”

    從山裏出來的百姓顯然還沒有認知到劉封這個太守向來是非常接地氣隨和的,在軍隊和士兵們同吃同住一起訓練,幫助百姓幹活也是和百姓做一樣的事情,絕對不會有偷懶的。

    被一個老頭搶過鋤頭,劉封對老頭說道:“老丈,你們這支族人,應該都沒有什麽其他怨言吧?

    要是有什麽事情,可一定要告訴我。”

    跑進秦嶺中的百姓們,大多是以村落、宗族為群體進入秦嶺當中,畢竟自古以來大家所認為的都是人多力量大,大家進入山裏能相互扶持。

    劉封眼前的這名老者,就是一個宗族的族老,劉封就是說服了他,他才帶著族人們下了山。

    “太守給我們分地還造房子,我們還有什麽怨言?

    要是他們敢有怨言,我非得好好的抽打抽打這群沒良心的東西。”

    老者笑著說道。

    劉封也笑著道:“那就好。

    大家以後肯定能過上好日子的。

    有機會我會組織大家一起去上庸縣看看,那裏有我一年前從山裏喊下來的百姓,如今夏糧收了之後,家家戶戶都是好日子過著了。”

    榜樣的力量才是最好的,帶著這些剛剛下山的百姓去看看那些早已經下山並且已經過上了每天不餓肚子的生活,這就是給了他們盼頭,在勞作中百姓們會更加的有幹勁。

    上庸產業比較少,依靠山川水利之便,固然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終究難以富民,上庸各縣曆代縣官都帶領百姓們發展產業,漸漸的選擇了以製漆為業,各縣都種植了非常多的漆樹,如今已經具備非常大的規模。

    劉封到任後,既然上庸是大量的漆的原產地,自己開設作坊製造漆器販賣出去,這樣就能降低成本,於是在各縣又開設了漆器坊,同時許多陶器也需要漆來進行點綴,劉封又築造了許多陶瓷作坊,做到了讓上庸郡的百姓們都不至於一家幾口閑賦在家就等著餓了去山裏、水裏刨食。

    窮苦有外部因素的原因,也有窮困者自己懶惰的原因,劉封也調動了那些懶惰者的積極性,故而如今的上庸郡,大有欣欣向榮的之象。

    紀念牽著馬到達這裏,就看到了熱火朝天的工地,許許多多的百姓從山上砍伐樹木,隊伍竟然從山中到工地,形成了一條長龍,無數的樹木被搬運下山。

    從南陽郡到這裏的路並不好走,紀念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才到達,一路來多是山路,就算是沿著沔水岸往上遊走,道路也非常崎嶇,如今戰時,路不好走也同樣是上庸郡防備曹軍的屏障所在,劉封根本沒有修繕的打算,如果到了承平年代,再修繕這條道路也不遲。

    一個騎士的出現自然是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很快紀念就被帶到了劉封的麵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