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半個時辰之前對怯薛軍的那一場大屠殺的景象,在多摩的麵前再度上演了,隻不過這一次,並沒有月牙兒刀輪的出現。

    僅僅四百部弩槍車的發射,就在衝擊而來的蠻軍騎兵群中開出了一條條的血色胡同,但是並沒有阻擋蠻軍的繼續攻擊。不過等待他們的是隨後隋軍弩兵的連弩射擊。

    隻有拇指粗細的弩箭沒有長弓發射的箭矢長,大約隻有一半長短,但是這些弩箭可是全部由精鐵打製的箭頭,三棱的箭頭號稱是破甲錐,別說披甲的蠻軍精銳本來就少,就算全部撲來,遇到硬弩發射的三棱破甲錐,也一樣得跪——一般的鐵甲可擋不住專門設計的這種弩箭。

    披著鐵甲的蠻軍抵擋不住隋軍的硬弩射擊,沒有鐵甲,最多隻有一身皮甲的蠻軍輕騎更是在無數硬弩的射擊下,人仰馬翻,在隋軍麵前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不過即使如此,前仆後繼的蠻族各部落首領還是看到騎兵越來越接近隋軍的大車陣型,於是以為勝利在望的首領們,紛紛開始親自帶隊衝擊。

    殊不知這樣正中隋軍下懷。隋軍可不怕蠻軍主動對自己發起衝擊,怕的是蠻軍潰逃,因為隋軍的兵力畢竟還是少數,一旦蠻軍潰逃,隋軍就勢必要分兵追擊,以防止亂軍對大隋帝國邊境居民造成慘重的傷害;但是一旦分兵,本來就處於兵力弱勢的隋軍就有可能遭到優勢蠻軍的伏擊或者包圍,而在追擊當中遇敵優勢兵力,缺乏必要的武器補給和防禦裝備的少數隋軍,就有可能造成全軍覆沒的危險。

    而蠻軍卻可以乘機蠶食,並且卷土重來,造成隋軍的先勝後敗,一樣是李虎這樣的主將所不能容忍的。所以,隋軍就必須大量地殺傷出戰的蠻軍,將蠻軍的數量削減到隋軍能夠應付的程度,而現在隋軍大隊進攻的時候,笨重的弩車這種大殺器就可以及時地跟上主力,從而給蠻軍強力打擊。

    終於,有大約三千多蠻族騎兵衝破了隋軍弩槍和弩兵部隊的箭雨封鎖,來到了隋軍麵前大約一百多步的位置,已經可以給隋軍的弩兵和弩車部隊造成威脅了。

    見到這種情況,隋軍立刻將早已清空的大車側翻過來,形成了一堵堵多半個人高的木牆,木牆和木牆之間,是一杆杆長度足有三丈的嚇人的長槍——這是隋軍的另一種專門對付騎兵衝擊的大殺器,隋軍稱其為”龍槍“,而在大隋帝國工部,則是一個正式的名稱:拒馬槍。

    這種長槍並不是一體打造出來的,而是分成了三段,再使用的時候,直接拚裝使用的。每一杆拒馬槍的槍尾都有卡在槍纂後方的斜向圓盤,拒馬槍使用時,槍纂插入地麵,而斜向的圓盤則是讓拒馬槍能夠不依靠人力就穩定傾斜而立,需要的隻是士兵左右把住拒馬槍不至於向左右倒下即可。

    60457/48728691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