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蠻軍潰騎雖然造成了蠻軍的軍心動蕩,但是畢竟蠻軍主力距離兩軍交戰的戰場還遠,並沒有看清楚怯薛軍覆沒的過程,所以即使多摩沒有及時地下令懲治逃兵,但畢竟是給蠻軍隨後的崩潰埋下了隱患。

    如果說多摩清醒過來之後,是要下令將潰逃的十餘萬騎兵斬殺的話,但是他的時間不夠了,因為緊隨著潰軍而來的就是,已經得到了充足休息的隋軍重騎兵。

    與蠻族怯薛軍使用的戰術一樣,隋軍的重騎兵也是使用了鋒矢陣,而打頭的就是李青這位麵罩猙獰麵具的絕世猛將。

    再好的戰馬奔跑了兩百裏之後,也是會精疲力盡,而李青率領的重騎兵這一路並不是騎馬衝殺過來的,而是乘坐了隋軍早有準備的大車,一路休息著,就來到了蠻軍陣前兩裏左右的距離。為了避免重騎兵來不及上馬發起衝擊,李虎同時派出了更多的大車,滿載著隋軍的弓弩兵,拖曳著此前大發神威的八百輛弩車,在重騎兵之前布下了陣勢。

    擊敵於立足未穩,是每一個統軍大將都熟知,且必須遵守的準則。蠻族大汗多摩,也不例外。

    就在隋軍大車出現在蠻軍麵前的時候,被隋軍大大咧咧以少打多的架勢激怒的多摩,就立刻命令身邊的蠻族部族騎兵發起了對隋軍的衝鋒。

    兩裏地,距離並不遠,騎兵衝鋒也就是眨眼間的事情,而且正好將騎兵的衝擊力發揮到最大,所以多摩對於衝鋒的蠻軍還是很有信心的。

    然而,事實再一次出乎了多摩的預料。原本五十組五千騎兵的輪番衝鋒失敗了,就已經讓多摩搭進去了自己2/3的精銳,看到立足未穩的隋軍,滿意為可以撈回來勝利的果實,卻再一次被隋軍狠狠地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如果說第一個階段蠻軍出戰的騎兵是來自中小部落的,組織紀律都很差,那麽現在出擊的就是與蠻族王庭關係更加密切的中大型部落,他們的騎兵更加精銳,紀律性也更好,那麽麵對隋軍就應該取得足夠的戰果,畢竟他們現在出動的兵力可是足足有二十多萬,比輪番攻擊隋軍的第一階段,更具威懾力和戰鬥力。

    不過迎接這些蠻族騎兵的,卻是連綿不斷的箭雨,隻不過這種箭雨並不是蠻族常見的那種隻有小指粗細的箭矢,而是足有兩指粗細的弩槍!

    要知道兩裏的距離一般就是大約兩千步左右,而李虎的弩槍射程可是能夠輕輕鬆鬆就達到這個距離,所以別看隋軍停留在兩裏地之外,實際上隻要弩車在向前移動兩三百步的距離,就可以發射弩槍直接打擊蠻軍的中軍大旗,也就是多摩所在的位置!

    之所以沒有那麽做,實際上是考慮到蠻族大汗身邊的鐵衛士的緣故,那些都是身著鐵甲的大汗死士,遇到危險是可以替大汗堵搶眼的一群人,弩槍的打擊效果不一定好,還不如大量地殺傷蠻族的有生力量為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