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他的功課一向很好。可是最近明明的學習一落千丈,考試成績由原來的年級前五名降到了五十多名。老師很奇怪,找明明談話,仔細觀察都沒有發現大的毛病,這是怎麽回事呢?

沒辦法,班主任隻好找到明明:“明明,你看你的學習下降得這麽快,請你的父母明天到學校來一趟,我們一起找找原因,好嗎?”

“我爸爸媽媽都出差了,要半年才能回來。”明明說。

“那你在哪住呢?”

“我跟奶奶一塊過。”

“那好吧,等你父母回來再說吧,你要找找原因,爭取把功課再趕上來!”

“好吧。”

可是,明明的學習始終趕不上來。

明明的父母回來了,馬上來到了學校。

剛一見麵,明明的媽媽就說:“我們明明就是這樣,我要一不在家成績就會下滑,這沒有辦法!”

這種現象在小學低年級中比較常見,我們不必驚歎,更不要放任自流,而應當采取積極的態度,幫助孩子糾正偏差。

的確,有些孩子雖然學習成績還不錯,但是主要靠父母和老師抓得緊,缺乏主動性,常常是在父母的督促下寫作業和複習功課。如果父母工作忙了,監督的時間少了,學習就會明顯地退步。

學習不主動的孩子,在低年級時還可能有個過得去的成績,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習負擔的加重,就會慢慢地表現出厭學情緒,成績也會隨之下降。所以家長絕不能以為,隻要自己“常抓不懈”就可以萬事大吉了,而忽視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家長可以從以下三方麵著手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1.立大誌。經常給孩子講一些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故事,使孩子對他們產生敬仰之情,鼓勵孩子向他們學習,胸懷大誌,做一個有利於國家、社會的人。同時告誡孩子,要想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從小學好各門功課,打好基礎知識。

2.激發求知欲。帶孩子參觀工廠、農村、博物館等,使他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父母還要注意適時適當地向孩子提問,當他們回答不了而又急於想得到答案的時候,正好向他們講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

3.培養興趣。孩子學習不主動,說明他們對所學的功課本身並不感興趣,父母一方麵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間接興趣(如希望得到讚揚、順利通過升學考試或想當科學家的理想等等),一方麵要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找樂趣”。富有表情的詩朗誦使孩子感受到美好的意境,一題多解使孩子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各種各樣的運算法更使孩子耳目一新……父母在這些方麵常常花樣翻新,有助於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學習有了樂趣,用不著父母督促,他們自己就能“常抓不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