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幾次寫信說過,張老師講課跟您可不一樣。她盡力讓我們多學知識,把我們的腦袋當成裝知識的口袋。她無論講什麽,講完總說這麽一句:“你們一定要記住。”而您卻說:“你們懂了嗎?你們還有什麽不同看法。”

昨天留的“造句”中,有一個詞是“迎刃而解”,很多人造得不好。發造句本的時候,張老師站在講台上,臉上掛了一層冰:“看了二十多本,沒幾本對的。”她吸了口氣,低頭翻著教案說:“我造了三個句子,你們抄下來。一組、四組抄第一個,二組、五組抄第二個,三組、六組抄第三個。”

我們抄“造句”時,她從講台上走下來,在行間走來走去,一邊走一邊說:“你們一定要記住,最好是背下來。前幾年我教的學生,也是很多人不會造,而考試呢,又常常有這個詞。”

我有點不服氣,我發現我跟她造的差不多,於是等老師走到我身邊時,我舉起了手:“張老師,您看我造的行嗎?”她拿過本看了看說:“有點囉嗦。”我說:“您幫我修改修改!”她說:“你還是抄黑板上的吧,這樣保險。”我說:“我願意自己造。”她臉色沉下來,沒再理我。

這是一位學生寫給他原來班主任的一封信,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現在的任課老師張老師的做法確實有些欠妥,她隻是讓學生抄寫自己做的答案,而對於學生做出的答案,並不在意。其實,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極為不利。

老師尚且如此,出現這種情況的年輕父母就更多了。那麽,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方法呢?也許以下方法可供你參考。

一、父母在用具體的物品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時,應該提出要求,要求其通過思考掌握那些不能直接感覺的東西。比如,讓孩子認識黑板,不能隻限於顏色、形狀等,還可提出諸如“它是幹什麽用的”,“什麽地方有”等。

二、孩子對感興趣的活動常抱有很高的積極性,父母應善於利用這一特點,對其進行巧妙的引導,以利於提高孩子的思維水平。比如,到動物園去玩,可提出“動物園有什麽啊”,“有哪些動物啊”等,進而提出“動物園有動物,植物園有什麽啊”,“植物園有哪些植物”等。

三、孩子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到其興趣的支配,因此父母在指導孩子進行思維活動時,應向孩子提出明確的目的。比如,講童話故事之前,可以先提出“哪個動物的行為是正確的,哪個動物的行為是不正確的”等。

四、父母應鼓勵孩子對客觀事物進行提問和思考,尤其是當孩子憑自己的經驗做出了判斷,並發表意見的時候,這樣能使孩子對客觀事物的濃厚興趣轉變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因為,強烈的求知欲望能刺激孩子的大腦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比如,對於“你喜歡烏鴉還是鴿子”的問題,可能會有不同意見,我們不僅不能以大人的觀點左右孩子,而且還應當鼓勵孩子發表獨到的見解,並讓孩子講出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