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拍照時,沒有一個人不關心自己的形象。可是在攝影師大喊“一……二……三……”的時候,總有幾個人睜大眼睛堅持了好一會兒,在“三”字上堅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閉目狀,留下的是遺憾。這幾位大喊:“再來一張!”“再來一張”就一定解決問題嗎?

從隊伍中走出一位,他接過照相機說:“大家都閉上眼睛,等我數到‘三’時,再一起睜眼睛。”

衝出膠卷一看,第二張照片中,果然一個閉眼睛的都沒有,全都神采奕奕。

上例中的成功者,采用了看似荒謬的思維方式,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實,成人無法做到的,我們的孩子卻照樣能夠做到,比如,北宋司馬光能夠輕鬆救人脫水,在於他打破常規,不是讓人脫水,而是讓水脫人。

實際上,成人和孩子相比,在考慮問題時,成人常要受到許多潛在的因素的限製,他們的答案往往沒有什麽新意。但孩子卻不同,他們可以讓思維插上翅膀盡情馳騁,他們常常會想出出人意料的答案,這是很可貴的。我們應該在小時候大力培養孩子的這種“異端邪說”。

但是,現有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父母尤為要注意的是,要鼓勵孩子動腦筋,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不同的答案,而不要限製孩子,阻礙孩子開闊視野。

當父母看到孩子思想的火花閃光之際,一定要及時表揚,而不要視而不見,更不能帶著偏見去壓製。曾經有這樣一件事,幼兒園的老師問:“雪化了變成什麽?”大家紛紛說:“變成水。”可就是有一個小朋友說:“變成春天。”這是多麽富有詩意的回答。“很好!”老師高興地進一步問:“還可以變成什麽?”“花。”“小草。”“遊動的魚。”“被風吹動的柳樹。”小孩子的思維開闊起來。

要鼓勵孩子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意識,就要從小事做起。例如,平時要支持孩子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進行各種嚐試,玩玩具和做遊戲時,不一定非要孩子照一成不變的模式去做,不妨出點新花樣。有些事情,孩子因“異想天開”而出了差錯,不要急於去責備孩子,而最好幫助孩子分析一下,找到更妥當的方法,並告訴孩子什麽是可行的,給他適當的提示,讓他換個方法再試試,做對了就要給予表揚。這樣,孩子會從成功中獲得喜悅,獲得自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也就習慣去用腦筋想一想了。此外,不要讓孩子認為父母的知識就是絕對不能更改的,讓孩子具有一些“懷疑”精神,對擴展思路是有益的。

如果我們的孩子隻知道用老師和家長的答案去回答問題、思考問題,就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突破了。訓練孩子多動腦子,可以常給孩子出些智力題,還可以同孩子一起猜謎語、玩插拚玩具。隻要我們注意讓孩子多動小腦筋,遇事想辦法,他就一定會成為聰明的、有所創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