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笑了笑問:“當年雕刻這座佛像的時候,就沒有一些木塊裁下來做點玩意,比如說佛像、念珠、木魚等等?”

    這些東西在佛門叫做法器,是寺廟掙錢的途徑之一,怎麽可能沒有,隻是年代久遠,寺廟裏未必存有多少;知客僧想了想說:“當年確實做了一些平日禮佛用的常用之物,隻是後來都開光送給各位施主了,不過庫房裏還有一些殘品,隻是因為曆代僧人喜歡才留下來,手工材質都不敢說,並且沒有鍍金。”

    楊誌合掌說:“若是僧人修行所用,比鍍金更有價值。”

    僧人修行的法器,一般就像是紫砂壺玩家玩壺一樣,說一刻不離手有點誇張,但是每天在手中婆娑供養,那是必不可少的功課;知客僧看楊誌是個行家,雖然感覺楊誌的思維有些古怪,但是拿下東西放在庫房裏蒙塵也是蒙塵,不如讓這位施主看看,萬一能有一兩件被看上眼,想必也能為寺廟換上一筆錢。

    知客僧有信心,楊誌這樣的人,也許會為了有些年頭的東西,多出一點價錢;知客僧把楊誌帶進側門,來到一個陰暗的屋,打開門上的銅鎖,推開門,帶著楊誌走了進去。裏麵蜘蛛到處都是,一看就是丟棄雜物的地方,平日裏沒有人進來,也沒有人打掃;讓人的感覺就是破敗已久,全是垃圾。

    楊誌絲毫沒有嫌屋裏髒,跟在知客僧後麵走進屋,看著知客僧打開一隻木箱,裏麵全部是殘缺不全的佛珠木魚之類的東西;知客僧抱歉地笑笑,楊誌示意沒關係,抱起那個木箱就走到屋外。知客僧跑去拿來兩塊抹布,又在旁邊的井裏打上來一桶水,楊誌幹脆坐在地上,一件一件擦拭。

    知客僧沒有說假話,楊誌還真擦拭出六件帶著天然金光的玩意,隻是金光不如傳說中那麽神奇,背著陽光看到的是星星點點,隻是在陽光照到的時候,反光似乎能練成一片;這六件東西沒有人收藏,是因為手工實在是慘不忍睹,四串佛珠幾乎顆顆都有裂紋,木魚和佛像都是殘缺不全的,可是楊誌看到了另一麵,這都是被兵器和內力摧毀的。

    楊誌抬頭望望知客僧說:“六件我全要了,五十兩銀子。”

    古玩文物並不是年代久就值錢,百會寺的這幾件可以說是殘渣也不為過,知客僧忍不住蹲下去仔細看了看說:“僧認為可以,可是此事要和方丈說一聲,施主請稍等片刻。”

    楊誌聽出知客僧人話裏的意思,知客僧並不在乎他的看法,隻不過擔心方丈心裏的標準不同;楊誌並沒有完全看出這些佛珠之中的內涵,無所謂笑笑說:“要是方丈不同意就算了,這種東西是給有緣的人。”

    看今天有收獲,知客僧笑容可掬,用僧袍捧起六件法器,把楊誌引到一間禪房落座,喊了一個沙彌上茶,自己匆匆而去;百會寺是涼茶,大茶壺存著,隨時可以倒飲。沙彌很機靈,手中沒有茶壺,一次給楊誌端來兩碗茶,茶味醇厚,有點甘甜,楊誌喝了半碗問沙彌:“現在的主持是哪位大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