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在熬了六天後,終於開了口,說出了一路到顯州的經過,由於出麵聯係各地人物的是王伯龍,張迪雖然寫了六處住過的地方,楊誌估計用處不會太大,但還是把口供給了耶律馬哥。楊誌其實關注的是張迪到顯州以後的描述,王伯龍去青岩寺,在山腳下和樸期盧聯係上以後,還單獨出去見了一個人,那個人才是關鍵;按照張迪講的王伯龍來回時間,隻可能是住在青岩寺或寺周圍村莊裏的人。

    對於張迪的未來,楊誌一開始想安排在自己的商團,但是耶律馬哥拿出了晉王耶律敖盧斡的手諭,要調張迪去晉王府,楊誌很明智地閉上了嘴。很明顯,耶律敖盧斡認為張迪是座金礦,想挖出其中的資源,楊誌要是再說什麽,那就是在找事幹;作為一個下屬,應該比上司低調。

    不過在張迪走之前,楊誌還是抓緊時間與張迪談了兩次,得知軍營方麵的聯絡不是樸期盧,而是顯州另外有人,楊誌便有了主意。楊誌去找耶律內刺商議的時候,正好遇到新任統製郭藥師,郭藥師身材高大,高鼻深目,一身銀色的盔甲與白袍,顯得英氣勃發;但是楊誌不喜歡這個人,總感覺郭藥師眼神如刀似劍,太過鋒銳,語聲鏗鏘有力有點假。

    楊誌與兩人寒暄半天,又一起去參加了一次酒宴,硬是忍住沒把自己的打算說出來。在楊誌的印象中,郭藥師雖然是一員驍將,但是與呂布相仿,身為遼將降金,後來又根據行事降宋,再投靠金國,被稱為“遼之餘孽,宋之厲階,金之功臣”。正因為郭藥師投奔宋朝以後,熟知宋朝的詳實,完顏宗望才能以懸軍深入,駐兵汴城下,約質納幣,割地全勝以歸者。

    這樣的人說穿了,沒有本性;而天心大師可能已經到了顯州,卻沒有出來與自己見一麵,楊誌隻覺得如芒在背,所以在經過十來天偵查後,楊誌暗地裏見了耶律內刺一麵,說了自己想去附近剿匪的打算。耶律內刺立即同意了楊誌的計劃,反正是要和這些馬賊交鋒的,先下手為強,考慮到怨軍裏可能還有細作,耶律內刺答應對任何人都不說。

    楊誌則在一個晴天,帶著一百騎出去打獵,實際上去捕捉戰機;楊誌隻是在外麵繞了一個圈子,實際上目的很明確,就是牛河堡,沿途遇到兩小股土匪,都被楊誌順手消滅了,因此藏住了隊伍的蹤跡。

    牛河堡在蛤蟆溝南,牛河梁上,坐落在綿延二十裏的山梁中,方圓百裏都是連綿起伏的山崗,溝壑縱橫。楊誌站在牛河堡的城牆上,心中暗罵,說什麽遼太祖俘漢民數百戶,創城安置,這座城堡分明就是長城的一部分,應該是戰國時期燕長城的一個兵所,附近長城的殘缺依舊存在,隻是長城內外都已經是遼國的地盤,不遠處的東邊,就是金軍的出沒之地。

    這片山脈是牛河與大淩河的分水嶺,將顯州分成東西兩部分,歸義州在東,顯州城在西;牛河堡是附近百姓叫起的頭,在遼國叫慧和縣。牛河堡現在根本就算不上遼國的土地,原住民早被嚇跑了,金軍、馬賊等肆意出入,明刀明槍,將這一片山梁變成了咽喉要道;但是對商人來說,無人看守的牛河堡成了香餑餑,可以歇腳和躲避風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