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兩個例子:

“個案1”王先生,25歲,平時的工作要經常與客戶打交道,可他隻要見到客戶就會緊張,尤其是在應酬時。“應酬時我就不知道講什麽好。我不能像別人那樣,隨心所欲地談話,一開口講話我就臉紅,結結巴巴的,尤其是不敢看對方的眼睛,還有手心出汗。我不會說話,不幽默,和我交談讓人感到無聊。”王先生說他從小就很害羞,小時候家裏來客人,總是想辦法躲起來,不敢打招呼。等到吃飯的時候,不得不見客人時,也總是盡量不開口說話,為此,父親還說他沒出息。上初中、高中時稍微好一點兒,但在集體場合還是不敢講話。“除非大部分人我都很熟悉,一般的聚會、集體活動我都不參加。尤其是不敢和女孩子講話,不敢看女孩子的眼睛,一開口講話就臉紅”。上大學後,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其他同學都有很多活動,如跳舞和參加各種協會、社團,而他卻總在讀書。別人都誇他學習用功,成績好,但他自己內心很痛苦,很想和人多交朋友,但又害怕。目前讓王先生苦惱的是這種害怕與人交往的問題不僅僅影響到他的業績,甚至可能因為恐懼社交而丟掉工作。

“個案2”張小姐,28歲,會計。在同事、朋友眼裏,張小姐自信,活潑開朗,樂於參加文藝表演,喜歡唱歌。其實在其內心深處,有一個存在很久的心理障礙——演講恐懼。在公開發言的場合,她就會變得異常緊張。有一次上台演講,因為忘記了講稿,最後隻能以草草幾句收場。一遇到演講的時候就害怕,並伴有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應。兩年前,曾經有一次提升的機會,但因為害怕在會上作競聘發言,最終選擇了放棄。她回憶這種害怕心理最初發生在她小學的時候,某次在朗讀課文時念錯一個字,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此後又一次也是朗讀課文,不知為什麽,突然“卡殼”了,當時感到老師和同學們都用疑惑的目光看著自己,感到尷尬,卻隻能低著頭,麵紅耳赤地坐下。從此,她不敢在課堂上回答老師提問,遇到需要公開發言的場合就選擇逃避,但為此痛苦不堪,也感到自己的生活無望。

上麵例子中的兩個人物都有社交焦慮的問題。其實,現代的社會從某種程度上說是關係的社會。無法熟練地與他人打交道,無法在公眾場合或在工作上表現自己,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事業,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社交焦慮會讓人難以建立和維持健康的社會關係,它會影響到社會關係的所有層麵。上麵兩個例子中就可以看出,盡管王先生和張小姐都是聰明、有能力的人,但因為羞澀和社交焦慮嚴重影響到他們能力的發揮,從而成為他們事業前進的障礙。

社交焦慮症,又名社交恐懼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有4%~14%的人患有這種疾病,但由於患者很少尋求幫助,常為大家所忽略。多見於青少年期(13~19歲)。它是一種對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焦慮的精神障礙。患者會明顯並持續地對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感到焦慮或恐懼,並且對自己、他人及社交方麵都抱有負麵想法。他們經常感到在社交場合中被人注意,擔心及在意自己的緊張症狀會被人發現,令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甚至被嘲笑或譏諷。他們會覺得所有人對周圍的人都要求極高,而且會以社交表現評定個人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