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王阿姨性格開朗、身體健康,與鄰裏關係和睦,小家庭也經營得有滋有味,老伴兒體貼、兒子孝順,一直是周圍鄰居豔羨不已的對象。但自從去年退休後王阿姨卻陡然變了個樣子,她變得很少到鄰居家串門,經常嫌東家放的音樂太吵、西家晚上叮叮當當的聲音影響了自己睡覺,總會無緣無故地感到提心吊膽、坐立不安,兒子、老伴兒不在身邊的時候生怕他們出意外,一陣陣地心慌氣短,手腳冒冷汗,有時還頭昏、失眠,對聲音特別敏感,兒子晚歸時小心翼翼的開門聲也會令王阿姨心跳加快;心情也變得陰晴不定,經常為小事向老伴兒發火,搞得老伴兒恨不得躲著她,生怕自己“多說一句話、多走一步路”惹了王阿姨。可兒子多次帶王阿姨周轉於內科各個科室求診,做B超、心電圖、胸片、抽血等檢查,半年多時間跑下來,錢沒少花,可醫生硬是說沒查出毛病。她卻成了醫院的常客,用她自己的話說,不去醫院總覺得心裏不踏實,王阿姨覺得自己得了絕症,無藥可醫了,經常哭哭啼啼,搞得老伴兒、兒子也覺得痛苦不堪,不知如何是好。

“病例2”26歲的李女士是一家外企的白領,從業3年,工作一直順風順水,事業發展非常順利,於半年前在同事的欽佩中榮升為業務主管,這得益於王女士工作的兢兢業業。李女士對工作可謂是盡職盡責,幾乎每天都是最晚離開公司,下班前會把一天下來的每一個細節都梳理清楚,否則會覺得不放心。但長期下來,李女士年紀輕輕就開始失眠,經常不自主地總是想工作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無法自控,自覺好煩惱,常常半夜不能成眠,而且睡眠很淺,一點點風吹草動就會醒來;經常失眠自然就影響到了白天的工作狀態,她感到白天精力不足、易疲勞,而且變得很容易緊張,自己經常感到心慌慌的,每天早會布置工作的時候總覺得力不從心、麵紅耳赤、手腳冒汗;整天神經繃得緊緊的,還經常感覺頭痛、頭昏,很擔心自己什麽時候撐不住就暈過去。李女士也不知道自己出了什麽問題,跑了幾趟醫院,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該看哪個科,看了幾個內科醫生,做了幾項檢查都說結果沒問題。

其實,王阿姨和李女士可能都是患了精神科常見的一種神經症(神經官能症)——廣泛性焦慮,也就是老百姓平時說的“焦慮症”的一種類型。

廣泛性焦慮是以經常出現的、無明確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提心吊膽等為特征,這種緊張不安與周圍特定的環境沒有關係,一般是由過度的擔憂引起。典型的表現常常是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或煩惱。例如,擔心自己或家人發生意外、過度擔心經濟問題、過分擔心工作或自己的社會能力等,這種緊張不安、擔心或煩惱與現實很不相稱,使患者感到難以忍受,但又無法擺脫;常伴有心跳快、出汗、口幹、手腳發抖等自主神經功能亢進表現,對外界聲音過度敏感、對環境過分警惕,甚至搓手頓足、來回走動、不能靜坐、肌肉緊張或抽動等。但這些問題在普通內科醫生的眼裏往往無法給予解釋,因為大多數的檢查手段都難以獲得陽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