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知緊張與壓力滋味的人,在這世界上恐怕是鳳毛麟角。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焦慮的時候:作業沒有及時完成,工作壓力太大,人際關係不和諧,都會給我們帶來焦慮的情緒,還會出現緊張、煩躁、憂心忡忡,並有心慌、手掌出汗、心跳加快等表現。對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並非病態,時過境遷後,症狀自然消失。

焦慮是種極普遍的情緒感受,是每個人由小到老都會有的體驗。所以說,焦慮不一定就是不正常的反應,其實適當的焦慮無須避免,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水平,激活心理與生理功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或戰鬥狀態,取得佳績。例如,原始人的吼叫、戰前的動員報告、賽前的熱身運動、考前的集體宣誓等,都可激起適度焦慮,起到喚醒功能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不是所有的焦慮表現都是病態的,也不是所有會焦慮的人(世上恐怕找不到一個絲毫不會焦慮的人)都是有焦慮疾患的。焦慮是一種內心緊張不安,預感將要發生某種不利情況,而又難以應付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正常的焦慮情緒是人類一種保護性行為,但過度、長久、莫名的焦慮和擔心卻會導致焦慮症。焦慮障礙是一類常見的精神疾病,它包括: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發作、恐怖症、強迫症、應激相關障礙。其病因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免疫反應、應急能力、人格特征等。

普通人群中焦慮障礙患病率很高,美國報道其終生患病率約為28.8%,其中驚恐障礙終生患病率約為4.7%,廣泛性焦慮約為5.7%,場所恐怖症約為6.7%,社交恐怖症約為13.3%,特殊恐怖症約為11.3%,強迫性障礙約為2.5%。焦慮症臨床表現包括軀體症狀、情感症狀、行為表現,但焦慮患者通常首先去綜合性醫院的非專科門診就診,往往以軀體症狀為主訴,而軀體症狀的多種多樣與嚴重程度,有時會掩蓋焦慮障礙的其他症狀,從而導致反複檢查和誤診、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