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稍稍熄滅了一些上京城百姓的“狂歡”。

    西宣門的城樓上,官家站在這裏,眺望著這座皇城;

    議事已經結束;

    祖竹明作為三邊都督,依舊鎮守三邊;

    鍾天朗掛招討大將軍號,率軍北上,入滁郡,呼應三邊。

    孟珙掛撫平大將軍號,率軍入東北方向,鎮守蘭陽城防線。

    另外,以樂煥、韓老五等,掛都統號,率各部北上聽命;

    每當燕人來襲時,其實乾國所能做出的對策,基本都沒什麽兩樣,因為在戰場上,燕強乾弱是百年未曾更改的事實。

    三邊是不可能放棄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很難想像,一旦沒有三邊這道卡住燕人喉嚨的防禦體係,那麽可能在十年前,燕乾戰線,就已經可以說是被固定在汴河一線了;

    國都,京畿,直接成為前線。

    相對應的,因為三邊耗在那裏,所以每次軍事動作之下,都必須以三邊為依托,以敲邊角的方式進行縫縫補補;

    在這種情況下,戰略主動權,其實無從談起;

    換幾個官家,都是一樣的局麵,畢竟,新官家又不可能撒豆成兵。

    反觀燕人,

    在上一代皇帝先後捶翻了四周近乎所有刺頭後,隻要燕人願意,就可以進行長距離的戰爭調度,將國家的精銳兵馬,在開戰前進行有效整合。

    故而,近些年來,燕國無論與誰開戰,在正麵戰場上,燕人或許數目不及對方,但每每都能擺夠足夠的精銳數目,讓對方不敢主動來尋求與你的野外決戰。

    不過,於以前不同的是,李尋道親自坐鎮上京城內,指揮調度禁軍;

    不管怎樣,都不能允許再被燕人鑽一次空子。

    “官家,雨大了,咱回吧。”

    趙牧勾沒有理會身邊宦官的建議,而是繼續遙望著自己手下的這座國都。

    距離上一次燕人破城,已經有些年頭了,這座昔日繁華的上京城,也已經恢複了元氣,雖然不似鼎盛,但也有了七八分的味道。

    可燕人曾留給乾人的恐怖記憶,卻並未因年頭的流失而減緩;

    恰恰相反的是,當燕國攝政王在楚國大破楚軍的消息傳來後,整個上京城,不,是整個大乾,似乎就陷入了某種窒息的氛圍之中。

    乾人,是真的被燕人給打怕了,再聽到盟友被打趴下的消息後,那種絕望,那種悲哀,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出來。

    所以,

    趙牧勾理解今日上京城的狂歡。

    李尋道說他們是傻子,

    並非是用一種咬牙切齒恨其不爭的語氣說的,而是用一種很委婉的哀歎方式;

    那麵黑龍旗,給了乾人上至天子下至黔首太多太多的陰霾。

    在這種情形下,再理智的人,也難免會拋去理性,沉浸在那種不恰當的縱愉之中。

    這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

    可是……又怎麽可能逃得開?

    那邊,攝政王剛打趴下了楚國,楚國那邊已經傳來消息,楚皇為了體麵,已然向晉東稱臣,自降國格;

    這或許,是楚人最無奈的選擇,也順帶上了眼藥。

    但,

    藥效就這麽快麽?

    打十多年前起,大家夥就盼著燕人內亂;

    先盼著鎮北侯府造反,

    再盼著靖南王造反,

    再盼著平西王造反,

    一次次盼望,一次次失望;

    這燕國,明明一代代地都在權力上走鋼絲,可偏偏,就是不倒。

    反而晉地、楚地、野人、蠻族,那些盼著它倒的四鄰,一個個地都趴下了。

    “姬成玦,這是在拿我乾人當傻子玩兒。”

    趙牧勾自言自語,旁邊宦官,不敢吭聲接話。

    “可偏偏,我乾人很多已經被燕人的馬刀,嚇得會裝傻了。”

    長久站立在雨中,並未給這位乾國官家帶來多少平和與冷靜,甚至連風雨淒寒的感覺都尋覓不到,反倒是唇齒手腳,呈現著一種異樣的燥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