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互相試探過幾手之後,楚將很無奈地發現,對麵的那支燕軍素質之高,超乎想象,這絕不是什麽偏師,雖然也就三千騎,但必然是燕軍的主力。

    如果是遇到一支普通的騎兵,強行結陣,邊打邊退,邊打邊轉移,或者幹脆立陣於此,等待友軍支援,都沒問題;

    但楚將清楚,麵對這樣子的一支精銳鐵騎,自己的任何陣勢,都是徒勞,所能做的,無非就是爭取多給對方造成一些殺傷而已。

    再加上,對麵燕軍騎士幾乎人人雙馬,追擊時還會呈梯隊分層次,相當於是在輪班驅趕,也就是,自己這邊會越來越疲敝,而對麵的燕軍,能夠一直保持著極好的戰前狀態,這完全是牧民在放羊,還有心思唱著民歌。

    欺負人,

    欺負人啊……

    這時,燕軍軍陣之中出現一名持旗者衝向楚軍軍陣。

    “壓!”

    楚將馬上下令軍陣中的弓弩手下壓,禁製射殺。

    “對麵的楚將聽著,我家將軍了,願以楚國貴族之禮,投旗便可納你們認輸。”

    大楚曾是貴族製鼎盛的國家,貴族之間交戰的禮儀很是複雜,但本質理念是:

    我們是貴族,我們的命很寶貴。

    最經典的,就是兩軍交戰,俘虜貴族後,得好吃好喝地供著,可以換贖金,但絕不能殺他們。

    這投旗認輸,意思是兩軍對壘時,一方覺得沒贏的希望,就交出自己的一麵旗幟給對方,對方願意接納的話,就會任由他們撤軍而不會追擊。

    楚將猶豫了,因為很明顯的是,自大楚國都被燕人南王燒了、燕人平西侯掘了不知多少貴族祖墳後,大楚的貴族體製,已經崩壞了。

    有些東西,連楚人自己都不信了,更何況是對燕人?

    但這名楚將最終還是同意了,他隻能猜測,猜測對麵的燕軍將領和自己一樣,不願意就此引發燕楚兩國新一輪的國戰。

    楚軍中出一百夫長,將旗幟交出。

    隨後,那名百夫長回來傳話,燕人還有一個要求,就是讓自己讓出附近的兩座軍寨。

    楚將同意了,派人去通知;

    隨後,

    緊張的氛圍終於緩和下來。

    燕軍停止了追逐遊戲,楚人開始更為放鬆地後撤。

    最終,雙方脫離了接觸。

    梁程見差不多後,留下一隊哨騎負責監控,隨即,領這一部主力折返了回去。

    曾經,他曾陪著主上數次以少量兵力南下乾國,可謂是“以下克上”的典範;

    開戰,不打也得打,趕緊給爺打!

    因為那會兒,自家主上隻是個的守備,需要用戰功來升遷,什麽大局啊國政啊,都他娘的一邊去。

    現在,不一樣了,晉東之地的開發才過去一年,戰爭的儲備,軍隊的素質,甚至連整體的換裝都還沒完成,真大打起來,不劃算。

    同時,燕國國都的皇權過渡也沒有完成。

    地位不同,身份不同,需求,自然也就不同了。

    折返之後,梁程率軍回到了屈培駱的軍寨。

    清洗過自己後的屈培駱,原本還想再去求見一下公主,卻被帶兵回來的梁程,直接叫了過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