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凡不知道王煉為何對自己有敵意,他也沒空去理會分析對方的政治立場,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幫燕皇走過這個“拋磚引玉”的流程,進入到下一個重要議題。

    故而,鄭伯爺直接道:

    “大人去過雪海關麽?”

    “自是未曾。”

    “雪海關,北禦雪原野人,南遏楚人北上,而我雪海關方圓百裏之地,可謂十室九空,近乎杳無人煙。

    本伯就算是想壓榨地方以補兵馬所需,也沒地兒可以去。

    不求著朝廷,本伯難不成不打仗了,帶著將士們去雪原放牧為生還是去南邊兒開荒種地為生?”

    別的地方的兵馬,駐紮地,是能再刮一些油水兒下來的,活人不會被尿憋死不是,但鄭伯爺是沒這個條件的。

    最起碼,

    從朝廷大佬們看到的關於雪海關的書麵情況來看,他們是看不出鄭伯爺“自給自足”的能力的。

    王煉搖搖頭,笑了笑,倒是沒看出多生氣。

    鄭伯爺則繼續道:

    “陛下,臣以為,朝廷眼下既然無多餘錢糧可撥付,倒不如幹脆以退為進,擺出一副請君登門的姿態,看看他乾人,敢不敢再北伐一次。”

    曹榷則道;“平野伯,收縮防務,豈不是意味著我大燕邊境線上的國土,將拱手相讓給乾人?”

    “大人去過銀浪郡麽?”

    曹榷咽了口唾沫,又來?

    “本官自是去過的,南望城,本官也去過。”

    南望城,本就一度被稱為大燕的江南,也曾是大燕文華薈萃之地。

    “那大人可曾去過邊境?可曾,去過乾國三邊,可曾穿過三邊去過滁郡?”

    “本官……未曾。”

    “那本伯可以告訴大人,乾人,在其邊境線上修建堡寨無數,現如今所的南望城邊境線,乃是雙方在邊境地帶一段很寬的互通區域。

    也就是,本就一塊犬牙交錯的地帶,屬於雙方誰都控製不住,誰都可以跑馬的地方。

    一是因為我大燕軍士不擅攻城,所以麵對乾人堡寨,難免無從下口;

    二則是因為乾人野戰不行,就是這兩年那個鍾朗,也不過是率股騎兵逞凶一時罷了,乾人,也不敢離開堡寨太遠向前推進。

    所以,南望城收縮防線,無非是讓乾人下次再想股兵馬北上時沒了可趁目標罷了。”

    “若是乾人大軍北伐呢?”王煉忽然開口問道,“邊境防務,一則是為了固土有責,二則是為了提前預警。

    一旦我南望城一線收縮,若是乾人大軍忽然北上,我大燕,豈不是沒了準備的機會?”

    聽到這話,

    鄭伯爺當即麵向燕皇,

    長拜而下,

    道:

    “陛下,若是乾權敢集結大軍北伐,那就請陛下賜臣三萬鐵騎。”

    賜我三萬鐵騎。

    百年前,乾人五十萬北伐軍,就是被初代鎮北侯三萬大破之。

    而這,也是大燕軍伍中人共同的向往。

    王煉聞言,道:“狂妄。”

    鄭伯爺針鋒相對:“打仗,本伯還沒輸過。”

    “………”王煉。

    太子此時站起身,道:“大皇兄的折子所言,是其壓力大。”

    鄭伯爺馬上道:“所以,往後退退,壓力就不那麽大了。”

    “為何要退?”太子問道,“本宮自是清楚朝廷財政匱乏,但明顯可以不退,或者,是沒到必須要湍時候,按照王仆射所言,一路禁軍南下開城,可警告乾人,分明還沒到必須要湍時候。

    祖宗辛苦經營八百年之社稷江山,豈能退就退?”

    “敢問太子殿下,晉地,算不算祖宗經營之所?眼下,算不算我大燕的社稷疆域?”

    “自然是算的。”

    “這就是了,有舍有得,正是因為吞並了晉地,使得我大燕靖南軍和兩部鎮北軍,不得不駐紮在晉地,若是靖南軍像當年那般依舊駐紮在銀浪郡,敢問乾人安敢折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