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重大事件,竟成為小事一樁!一天以後,弗蘭西斯皇帝來到考尼茨伯爵的城堡,請求會見那小個子科西嘉中尉時,那不過是狂想曲中的一首新歌。但鳥已經飛了。二人最終見麵時是在一間磨房裏。拿破侖彬彬有禮地和他的皇帝同僚打招呼,說:“陛下,我隻好在這裏會見你,對此我深表遺憾,這是我唯一的宮殿,我在此已住兩個月了。”會見那個王室出身的人的軍人是多麽自信!他的嘲弄多麽令人叫絕!他知道,遠方的首都在得知他的輝煌勝利之後,很快就會旗幟飄揚、歌聲蕩漾。

    但這位貴賓是個有正確判斷力和良好教養的人,他知道如何避開這一攻擊:“陛下,你現在的住所對你很有好處,我看它一定會使你滿意的。”二人都笑了,然後他們悄悄地相互打量,雖然二人打了十年的仗,但從來沒有見過麵。他們同歲,都是在二十六歲前後掌握權力,盡管其途徑大不相同。他們誰也無法預料,拿破侖的和平願望將來能使他們親近到什麽程度,弗蘭西斯的報複願望將使他們疏遠到什麽程度。

    “昨天,我讓德意誌皇帝來到我的營房,我們談了兩個小時……他完全依賴我的慷慨。但我會很好地照料自己,就像我平常所做的那樣……我們同意立即和解……奧斯特利茨戰役是我打過的最漂亮的一仗。我們總共繳獲了四十五麵團旗,一百五十餘門炮,一麵俄羅斯衛隊的隊旗,抓獲了二十名將軍和三萬名俘虜。打死了兩萬餘人—— 一幅可怕的景象!”一個征服者的喜氣洋洋還有過比這更離奇的收場嗎?他陶醉在自己繳獲的戰利品和俘虜的數目之中,然後,死人的屍體突然在他眼前浮現!以後他經常提起這樣的事,他用簡單、真誠的字眼描寫流血。

    在和平談判中,大臣與主子有一場較量。奧斯特利茨戰役後的第二天,塔列朗給皇帝寫信說:“現在徹底消滅哈布斯堡家族該有多麽容易。但加強他們的力量,在法蘭西的體製中給他們安排一個固定的位置會更符合我們的心願!”但拿破侖強製執行布拉迪斯拉發和約,根據這一和約,古老的德意誌帝國將分崩離析,奧地利將從德意誌和意大利消失。這個征服者是怎麽想的?

    歐洲!一個在法蘭西統治下的多國聯盟。俄羅斯在亞洲,英格蘭是個分離的島嶼。歐洲大陸必須統一,必須由中小國家所組成,法蘭西之鷹使它們黯然失色,讓它們相互平等。現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之後,這一新想法開始形成。這一勝利使他有能力實現一個歐洲人最偉大的目標——歐洲的統一。

    他沒有朝這一目標邁進。它是逐漸成形的,是時勢使然。這一新想法剛出現時所打的仗並不是他蓄意挑起的。馬倫戈戰役以來,他主要的願望是實現和平。當時,奧地利不願和解。奧地利重新發動攻擊是正統主義理論的必然結果,因為哈布斯堡和革命不能共同統治歐洲。奧斯特利茨戰役再次解決了這一爭端。現在,重新聯合當年查理曼的複興的歐洲已有了可能。但無論是諸位國王和皇帝(他們隻是被打敗,並沒有被說服)還是他本人(他通過武力而不是說服得到這一切),誰都沒有沿著精神之路邁向歐洲的統一。拿破侖過去的經曆決定了他別無選擇,隻有靠武力創建他的歐洲合眾國。十年以後他才開始認識到,他是在用一個錯誤手段去實現一個偉大的目標。

    他認識到這一點時為時已晚。他已無能為力,已經被流放,那是他偉大生涯的收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