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談團隊:如何贏得下屬死心塌地的跟隨

    1.創業初期,股權不能分散

    史玉柱談到公司股權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民營企業,創業初期,股權一定不能分散。到一定規模之後,可以股權分散,尤其上市之後,股權更應該要分散。但是,中國的民族特性決定了,早期的時候,在創業初期的時候,不能搞像五個哥們兒,每個人1/5的股份——這種公司十有八九是要出事的。如果公司小的時候、沒賺錢的時候,大家都很好,如果一賺錢了,內部就很容易分裂。”

    權力紛爭是一種自古以來的“傳統”,誰也不想多年血汗付諸東流,也不想多年感情分崩離析,為了避免權力紛爭,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分配權力時樹立一個人有絕對的控製權。我們來分析一下當年喬布斯在蘋果公司被趕出“家門”的經曆,或許能找到一些啟示。

    1976年4月1日蘋果創立,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分占45%股份,另一個創始人韋恩占10%。不久之後韋恩退夥,喬布斯以800美元回購其股份。隨後馬庫拉參與進來,並帶來了9.1萬美元,當時計劃股權結構變為喬布斯26%、沃茲尼亞克26%、馬庫拉也是26%,留下22%股份用來吸引投資。

    1977年,股權結構變更為喬布斯30%、沃茲尼亞克30%、馬庫拉30%,另一個工程師占1%。隨著蘋果公司的蓬勃發展,蘋果公司引入了多家知名資本企業和天使投資人的投資,在上市前夕,喬布斯的股份被稀釋為15%,馬庫拉成為第二大股東,占股11.4%,沃茲尼亞克隻剩下6.5%。

    蘋果公司上市後,馬庫拉擔任了三年CEO,然而喬布斯卻跑到百事可樂找到斯卡利,說道:“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斯卡利來到蘋果公司做了CEO。內鬥便開始了,斯卡利在董事會的支持下,其實就是在馬庫拉的支持下,解除了喬布斯的職務,隻保留了董事長的虛職。已經出局的喬布斯心灰意冷,主動辭職,直到1996年才回歸蘋果公司。

    喬布斯被趕走有很多原因可以分析,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蘋果公司當時平分股權,堪稱最大的敗筆,否則的話喬布斯不會那麽輕易地就被趕走。趕巧的是,喬布斯不僅平分了股權,還跟擁有同樣股權的聯合創始人馬庫拉鬧掰,他找來斯卡利頂替了馬庫拉,直接導致“內戰”爆發,幾乎所有人都站在了喬布斯的對立麵,出局是在所難免的。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在設計股權結構時,創始人一定不能平分股權,團隊一定要有一個主心骨,一個可以完全說了算的人。由於中國人講究平分天下,剛畢業的大學室友或是企業裏30歲不到的年輕同事一起出來創立一家公司,通常選擇平分股權。平分股權堪稱創業路上一大陷阱。平分股權給每一個持股人都看到了一種可以當“老大”的可能性,可能平時體現不出來,但是當持股人手裏的股票跟企業創始人的股票相等時,心思就開始活泛起來,往往讓蒸蒸日上的創業公司在一夜之間崩壞。

    不要因為有三個合夥人,就把公司分為每人三分之一;或者兩個合夥人,就每人百分之五十。要根據貢獻大小、負責的程度來劃分比例。當然,也不是說把大部分股權都集中在一個人手裏就安然無恙了,還要給予其他合夥人以相應的權力,做到群力群策,保留少數派的不同意見,這樣才能夠走得長遠。

    武漢曾有一家AD咖啡店,該店開業後紅極一時,然而三個月就倒閉了。該咖啡店的創始人是一個具有深厚人脈和能力的人,在該行業十餘年,所以當他提出咖啡館的創意後,有非常多的人表示願意支持。隨後該咖啡館開始眾籌,一共來了五十多個人,兩萬元一股,沒幾天就眾籌了一百多萬。

    咖啡館開始時客人很多,然而問題逐漸顯露出來,該創始人發現常常連董事會都湊不齊人,原因就在於這五十個人每人1%的股份,就這麽點股份人家還真就不在乎,根本就提不起興趣,也沒人幫助咖啡館做些實質性的工作。而他自己和另外一個創始人加一起占了50%的股份也於事無補。最終咖啡館隻能黯然關門。

    股權分配的要素是:“不要平均,但要公平。”平均分配股權容易造成合夥人關於“誰的付出最大以獲得最大權力”的爭論,陷入爭吵、鬥爭,再加上平均股權完全無法管控對方,爭鬥愈演愈烈在所難免。以Facebook為例,在初創時,三個創始人的股權中,馬克紮克伯格以65%的股權絕對控股公司,這才使得他在之後的公司內鬥中成功趕走另一創始人。但要注意的是,Facebook仍然在全球社交網絡裏占據主導位置,並沒有分裂成三家公司。如果他們也是均分股權的話,誰也不知道Facebook現在會變成什麽樣。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幾點。企業最早的創始人或者叫發起人,應該拿最多的股份,但要注意必須要獲得其他合夥人的認可。在為幾位合夥人分配好股權之後,最好留下一些股權,用來吸引風險投資,或者可以用來吸引第一批人才進駐公司。股權運用得當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但若是不能合理利用便會給企業帶來負麵影響,因此,在合夥創業之初,便要與其他合夥人把股權的問題安排妥當,每個合夥人都得到自己應得的股份,股份問題不容小覷。

    最好的做法是幾個合夥人,由其中一個公司的倡導者保持最大股份,甚至可以高達50%以上。讓一個最具有領導力的人保持最高的股份,能夠有效地壓製團隊分裂的跡象,很多創業公司的倒閉不是死於市場競爭,而是死於賺錢後創始人的股權之爭。

    2.領導真誠,才能贏得下屬信任

    “東山再起”是史玉柱的代名詞,他既是讓人引以為戒的失敗典型,又是令眾人敬仰的創業天才。但是,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他身邊總有一支死心塌地的隊伍,這批無比忠誠的員工,甚至在發不下工資的時候也不離不棄。

    這讓人好奇史玉柱是如何籠絡人才的,史玉柱說過他會用高薪激勵員工,不過這隻是手段之一,他還會弄清員工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對員工極為真誠,史玉柱說:“如果你對你的部下內心不真誠,你會在你的言行上表現出來。我自我感覺,我的缺點很多,但我對我的部下很真誠,這樣彼此容易建立一種信任。”史玉柱是一個很真誠的人,很多東西他不加掩飾,甚至能調侃、醜化自己。

    真誠是個人人格力量的體現,真誠的人總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在企業內部,這份品質更顯得彌足珍貴,一些企業家尚未意識到這一點,殊不知真誠是可以帶來非常多的積極意義的。

    1999年的時候,一位日本客商來到奧康集團實地參觀,對奧康的硬件設施非常滿意,但出於第一次合作的謹慎,他所訂的業務量並不大,並強調一定要按期完成生產任務。當奧康如期完成生產任務,正準備裝貨海運到日本時,不巧碰上了台風,等台風過後,離交貨期隻有兩天了,海運已無法如期送到日本客商的手中。

    本來按照合同,這是出於客觀原因而無法按時交貨,奧康集團可以不負責任。但考慮到若遲到幾天可能會使對方造成損失,奧康董事長王振滔堅決要求把貨物空運到日本。這大大增加了成本,但王振韜本著真誠的態度,他不希望讓日本客商來承擔損失,最終貨物被如期空運到了日本。

    日本客商後來得知後,對奧康集團非常欽佩,這位日本客商把接下來的幾筆大業務都放心地交給了奧康,從此雙方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這就是真誠帶來的好處,企業家為人的真誠不隻要對客戶、消費者,更要對每天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員工真誠。因為員工才是我們最大的助力,唯有對他們真誠,才能換來他們的不離不棄。

    美國巴頓將軍直率的性格和火暴的脾氣是眾所周知的。也正是由於他性情急躁,難免有時對下屬造成某種傷害。然而,即便如此,巴頓的部下對他卻始終非常敬佩、忠誠,並每每以自己是巴頓部隊的一員引以為自豪。

    有一天下午,巴頓將軍來到連隊的馬廄檢查衛生,突然發現有一匹馬並沒有拴住,在四處亂轉,這樣的疏忽讓巴頓非常生氣,他大聲喊來馬廄的馬夫,命令馬夫跑步前進把馬拴住,然而馬夫並未意識到巴頓有多生氣,他隻是快步走過去拴馬。巴頓見到馬夫如此怠慢自己,便當著眾人的麵破口大罵:“該死的!我讓你跑步!你究竟在幹什麽?”事後,巴頓卻集合眾人,為自己火暴的脾氣當場向馬夫道歉。一個軍官能主動當眾向一名士兵道歉,這可非同凡響。這件事很快在軍營傳開了,大家都對巴頓將軍的行為稱讚不已,這一次之後巴頓的威信又再一次獲得了提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