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是必須要與人合作,但合作關係不隻互惠互利,更要共渡難關。在出現問題和危機時,絕不能拋開合夥人。

    從2011年起,馬雲成為壹基金的理事,與馮侖、李連傑、柳傳誌、馬化騰、馬蔚華、牛根生、王石、楊鵬、周其仁、周惟彥共同負責壹基金的戰略決策。這些,都是和馬雲站在一個戰壕裏的戰友。意想不到的是,馬雲還半隻腳踏進過“娛樂圈”,2006年6月,馬雲以53.5萬元的價格買下華誼兄弟10.7%的股權,隨即進入華誼兄弟董事會。作為華誼兄弟的十八名發起人之一,2008年1月,馬雲當選華誼兄弟董事會副董事長。

    此外,馬雲和張紀中一家關係還不錯。1996年,同為浙江老鄉的樊馨蔓曾將馬雲在北京推薦“中國黃頁”的經曆拍攝成了專題片,之後,她嫁給了張紀中,在其引薦下,馬雲結識了張紀中。這就是為什麽雅虎搜索在2006年宣布將投資人民幣3000萬元,盛邀陳凱歌、馮小剛、張紀中三大國內著名導演各自創作一部時長2至3分鍾的網絡電影短片的原因。

    馬雲還有另一個相對陌生的身份:“國酒茅台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這是茅台集團季克良、袁仁國和李伯潭在2009年12月聯袂發起,成立的北京國酒茅台文化研究會。馬雲就是這樣被吸收進去的,2011年,馬雲還去貴州茅台酒廠專門考察過一次。他還公開透露,以前是不喝酒的,至少不喝白酒,但現在卻愛喝茅台,同時希望為茅台做點事情。這個圈子,至少在馬雲入會的這兩年,一直都比較活躍。

    此後,馬雲在杭州成立的江南會,一度被視為是茅台會的江南分會。江南會是由馬雲、丁磊、陳天橋、馮根生、沈國軍、宋衛平、魯偉鼎、郭廣昌八位浙商共同發起創辦的一家高端會所。這是馬雲十分重要的一個圈子,他在這裏結交了不少浙江的好友,浙商好友宋衛平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馬雲也毫不猶豫跳出來幫忙。

    這些,與其說是馬雲圈子中重要的一部分,還不如說是圈子成就了馬雲,一個阿裏巴巴以外的馬雲。這也是中國式富豪的新生現象,這些圈子釋放出不同的能量,這些若隱若現的商網中,馬雲都是其中的常客,這或許可視為他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2005年入圍CCTV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候選人時,馬雲發表演講說:“自己最大的財富是朋友,如果要離開這個公司,我跨出這個門,相信拎起電話,1000萬美元就會在三天內到賬。”

    有句話說得好:“財散人聚。”人脈需在合作中不斷積累,利益共享,才會贏得信賴、聚集人心,如此,你的業務範圍、合作夥伴才會越聚越多,生意越做越大。與人分利,誠實經商,是馬雲獲得成功的重要秘訣。因此,想要把握人脈,擴充經營範疇,就要善於將自己的合作人由一次性的利益變成長期的合作夥伴,變為朋友。

    利益均沾是生意場上交朋友的前提,誠實和信譽是交朋友的保證。“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做生意要重視人緣,善於發展朋友關係,大家開開心心,才能都有利可圖,絕對不能因利益鬧得不歡而散。

    3.不能把朋友拒之門外

    商場上爾虞我詐,防不勝防,所以商人精明一點,多防著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與別人合作時,不要過於精明,太精明而不誠信,會招人討厭,遭人離棄,失去合作夥伴和優秀員工,什麽事也做不成。為了防備壞人的猜疑,算計別人,必然會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

    李嘉誠說:“壞人固然要防備,但壞人畢竟是少數,人不能因噎廢食,不能為了防備極少數壞人連朋友也拒之門外。更重要的是,為了防備壞人的猜疑,算計別人,必然會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既沒有了朋友,也失去了事業上的合作者,最終隻能落個失敗的下場。”

    就像不能因為出門會有車禍的危險而躲在家裏不出來一樣,我們也不能因為所結交的人裏有可能有壞人而拒絕結交朋友。李嘉誠每每談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時,總是會一再強調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在李嘉誠看來,與下屬、客戶建立融洽的關係,有了好人緣,大家就會賣力工作、在生意上出力。關係融通了,就會一順百順,生意自然紅紅火火。這都是好人緣帶來的好處。

    毫無疑問,李嘉誠之所以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是因為他始終明確這樣一點:每個人要爭的是預期目標的實現,而非一時的對錯。商場裏,隻要有共同的利益,人人都可做朋友,所以不論什麽時候都不能樹敵,就算是壞人,頂多不把他當朋友,千萬不能把他當作敵人。因此李嘉誠一貫堅持“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的原則。

    當年李嘉誠想要與華資財團再次聯手合作,吞並垂暮獅子置地。但是,當時許多財大氣粗的華商大豪都躍躍欲試:環球集團的包玉剛,新世界發展的鄭裕彤,新鴻基地產的郭得勝,恒基兆業的李兆基,信和置業的黃廷芳,香格裏拉的郭鶴年,等等。

    據說劉蠻雄曾登門拜訪怡置大班西門·凱瑟克,提出要以每股16港元的價格,收購怡和所控25%的置地股權,遭到對方憤然拒絕。一來嫌劉氏太過貪心,出價如此之低;二則劉氏在股市名聲欠佳,怡和不願意把多年苦心經營的置地交付於此等人手中。

    其後又有多位大老板紛紛前往拜訪西門·凱瑟克。西門·凱瑟克既不徹底斷絕眾獵手的念頭,又高懸香餌,惹得眾人欲罷難休,欲得不能。不過,這些都是傳聞,是真是假,難以分辨。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以李嘉誠為首的華資財團了。

    據說,李嘉誠也曾拜訪過西門·凱瑟克,表示願意以每股17港元的價格收購25%的置地股權,這比置地10港元的市價要高6元多。雖然西門·凱瑟克對這個出價仍不滿意,但他也未把門徹底堵死,他說:“談判的大門永遠向誠心收購者敞開,關鍵是有雙方都可接受的價格。”於是,李嘉誠等人與凱瑟克繼續談判,雙方一直很難達成一致。

    李嘉誠在談判中不想表現得太積極,這也許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同收購港燈時一樣,他有足夠的信心等待有利於他的機遇降臨。此時,股市一派新氣象。按股市一向的“低進高出”現象,這個時候不是股市吸納的好機會。或許,氣氛活躍的股市也並不能持續多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