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之後,李導給我們開了一個會,肯定了我和林丹的技術水平是到位的,到了可以去打奧運比賽的水準,隻是心態沒有把握好。另外他還特別提醒我們說,這回奧運會比賽輸掉了也不全是壞事。首先,我們積累了大賽的經驗,也從中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其次,見識到了其他國家羽毛球運動員的長處和優點。隻要我們能夠把心態放平和,根據自己的不足去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我們的技術水平和競技水平肯定會有一個長足的進步。

    李導的這番話帶給我不小的觸動。他對我的肯定讓我跌到穀底的自信心恢複了不少,也能更加客觀理智地去看待那個失敗的自己。然而來自外界的壓力卻不像我們在隊內感受到的那麽祥和,麵對種種指責和非議,李導都是一肩扛,從不讓我們感受到一點困擾。

    這便是李導,平時訓練當中,他都是一副氣勢逼人的威嚴,說一不二,每句話我們都必須嚴格執行。但每當需要他出麵時,他必然也都會第一時刻挺身而出,為我們爭取最大的庇護。

    記得2006年時,我和李宗偉有過一次對決。我先下一城,在第二局落後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誤判。正當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時,李導一下子從旁邊的座椅上站了起來,和裁判爭論說這個球有爭議,需要重新判定。盡管最後裁判還是維持了原判,但是李導為我據理力爭的畫麵卻對我的觸動非常大,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心裏一下子踏實了許多。

    李導看似東北人大大咧咧的性格,其實蘊藏著大智慧。沒人比他更了解自己弟子的心態,他知道什麽時候該做什麽。

    多哈亞運會男團決賽,我們與韓國隊爭奪冠軍。盡管此前我們都是以完勝的姿態一路晉級,但這場決賽,全隊上下誰都不敢掉以輕心,畢竟中國男團已經十六年與亞運冠軍無緣。果然,比賽中寸土必爭,前四盤雙方平分秋色。我在決勝盤中登場,對戰雅典奧運會亞軍孫升模。站在場地上,我習慣性地往後一瞟,奇怪,怎麽隻有鍾導?李導怎麽沒來?

    瞬間我就緩過神來,一般李導不出現在台上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被邀請去做解說,另一種便是覺得那場比賽毫無懸念,不需要他在場邊指導。李導用他“不出現”的方式傳遞了“相信我”的暗號。結果,那場決賽我打瘋了,幹脆利落地直落兩局拿了下來,助力中國隊十六年之後重登亞洲巔峰。

    隨著我們的慢慢成長,李導給予我們更多關於人生方向的指導。他會用他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我們溝通,建議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球迷,怎樣用心打球,怎樣對待身上的傷病。

    2006年的世界錦標賽,我和林丹會師決賽。難得清閑的李導坐到了央視的嘉賓席上,評論那場比賽。那個時候,在他和大家的心中,我和林丹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都是隊伍重點培養的隊員。但此後,隨著林丹越打越好,而我坐穩了“千年老二”,教練組在人員配備上開始有所偏重,外界對我的關注度也沒有那麽大了,我的心理開始產生落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