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到終點,就還得拚命奔跑。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參加比賽。拋開忐忑和不安,帶著拚死一搏的勁頭去參賽。不再去考慮對手是誰,強弱與否,用不用保留幾分力氣,因為我把每一場比賽都當成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來打。

    結果,那一次的德國公開賽我拿了冠軍,打破了15個月的冠軍荒。大家都表示詫異,怎麽我休息調整了一段時間,反而打得更好了?為此,還有隊友嚷嚷著也要休息,說不定這樣成績也能上去了。當然,這隻是玩笑話,他們是在為我的回歸感到高興。我也為重新看到希望感到慶幸。許是心態真的因為想法而改變,德國奪冠後,我又接連在亞錦賽和新加坡超級賽中問鼎。然而,2009年的好運還未結束。

    放棄了手術,意味著我需要不停地進行保守治療。為了更好地應付下半年賽事,我向隊裏申請赴香港大學的陳方燦博士處進行體能和力量的專項訓練。6月,當隊友們開赴青島為世錦賽做最後準備時,我則孤身一人踏上了南下的旅途。陳方燦博士是業內很出名的人物,北京奧運會前,張寧的康複計劃便是由他來安排的。和張寧相比,我的訓練時間從兩個月縮短到一個月,因此密度更大、更集中。

    訓練第一階段是上午9點到下午1點,第二階段是下午4點到晚上7點,然後治療放鬆到晚上9點左右。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一項被稱作“自殺式”跑步的訓練。“自殺式”是不是光名字聽起來就讓人覺得不寒而栗?訓練中,我需要運用腿蹬的方式在靜止跑步機上衝刺,還必須達到規定的心率與組數,每次都需要在跑步機上連續不停地跑三個多小時,每個星期要跑三次。第一天“自殺”完畢,從跑步機上下來的時候,自認為耐力還不錯的我生平第一次有因為太累而要嘔吐的感覺。

    一個月不摸球,專門練體能,手上的感覺自然差了很多。在接下來的世錦賽裏,我第一輪就輸給了荷蘭選手迪基。但我覺得代價是值得的,陳博士的治療讓我的膝蓋情況有了明顯的鞏固,讓我對下半年的賽事充滿了期待。

    9月底,與陶菲克在日本超級賽決賽中的對決,被認為是我職業生涯中的經典戰役之一。

    從1997年出道開始,陶菲克便是任何一個羽毛球運動員都無法繞過的名字。這麽多年的交手,我們彼此之間都非常熟悉,也會針對各自風格製定相應的戰術,開場怎麽打,節奏如何控製,除了比技術,也在拚智慧。我的每一次跟陶菲克對戰都很難打,但從比賽的體驗來說,也很過癮。最終,比分被定格在21比15和21比12,我收獲了2009年的第四個冠軍。

    如果要對2009年做出評價的話,我想這應該是自打羽毛球以來最好的一個我,把技術、心態和體能融會貫通,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