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林丹的第二局比賽幾乎可以算作我整個職業生涯的巨大挫折,關於那一局比賽的比分和好多細節已經被我選擇性忘記,我也不想再去查證。我隻記得從一開始的大比分落後直到最後以懸殊比分告負,我被林丹打得潰不成軍。就在林丹為奪冠慶祝時,我卻不爭氣地哭了。我假裝用毛巾捂著臉擦汗,不過誰又知道那流了滿臉的其實都是淚。我心裏懊悔沮喪至極,沒想到一場決賽能打成那樣。本不應該是那樣的比分,我也本不該是那樣的表現。但是事實擺在那裏,我在林丹麵前又一次輸了。

    自此一役,我戰勝林丹的信心折損大半。他就像一座大山,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座山越來越高,越來越沉,壓得人根本喘不過氣來。這種情況下,我便產生一種錯覺:我和林丹的差距,真的越來越大了,我完全不是林丹的對手。越去想,越去揣摩,越會猶豫:是不是我和他已經不在一個檔次了?技術水平都不如他了?自信沒有了,再在賽場相遇的時候,人就變得更加緊張。越想贏他證明自己,就越放不開手腳。有時候比賽結束回放當場錄像,自己看著都納悶,怎麽這麽多球處理得這麽差勁?這完全不是我平時的水平啊!跟別人比賽很少發生的失誤,怎麽就這麽頻繁地發生了?

    自然而然,能贏下林丹,成了我最大的目標,這個目標甚至超越了比賽本身。那段時期,我一度都在這樣想:贏了林丹,我的目的就達到了,哪怕得不到冠軍,也值了!在我看來,贏林丹一次,比拿十個冠軍都重要。

    重壓下這種任性的心態,讓我吃了大虧。2004年的日本公開賽半決賽,我以2比0戰勝了林丹,終償所願。當時內心的興奮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結果第二天的決賽,我輸給了印尼的蘇加諾。

    蘇加諾是印尼的一位老將,比賽經驗很豐富,技術水平也不差。不過按照正常的發揮,我是絕對能夠拿下他的。決賽之所以輸給他,還是因為林丹。我一下子翻過了眼前的這座山,覺得視野一下開闊了。我已經攻克了自己最大的對手,前麵一片坦途,誰還能夠阻擋我?

    插一句題外話。印象中,人們總覺得中國羽毛球隊、乒乓球隊在國際賽場上占據著絕對優勢,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實事求是地說,不管哪個比賽項目,中國的領先都是在心理層麵上居多,技術層麵的差距沒有想象的那麽大。但凡能在國際賽場上亮相的,實力都不弱。獅子搏兔,猶出全力,何況對手不是兔子那樣的孱弱。所以閃念間的鬆懈,都很可能輸掉一場比賽。

    丟掉這個冠軍,我沒有太傷心,還沉浸在贏了林丹的幸福感中。而到後來,這種情況又反複地出現了好幾次。

    我也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原本都可以拿到手的冠軍和金牌,為什麽就這麽白白地丟了?我慢慢地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心態的確是失衡了。隻把目光鎖定在林丹一個人的身上,是我給自己的一個誤區。這個誤區走不出去,以後遇到林丹,我肯定也會因為壓力太大,發揮不出自己正常的水平來。而且,就算贏了林丹,再遇到別人,也會為我戰勝別人製造人為的障礙。

    2005年12月,丹麥羽毛球精英賽男子單打決賽,我以13比15和5比15輸給了東道主名將蓋德。父親以玩笑的口吻發來了一條短信:“恭喜你再次當老二。”我驅動手指按下按鈕:“看來我就是當老二的命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