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嬸好奇的詢問徐慧一家來曆,徐慧歎了口氣:“我們家是江南江州府徐家旁支,因為受了嫡支的牽連,全家都被充軍了,我爹是個讀書人,原是雲麓書院的山長,整日隻知教書育人,哪裏受得了這苦,這不一到地方就撐不住了!”

    一聽徐慧說自己爹是個教書先生,張嬸子頓時動了心思。她家雖然是軍戶,可按規定每個軍戶家是可以有一個生員,去讀書考功名的,她家兩個兒子,正是打算一個去承繼軍戶,一個讀些書看看有沒有別的出路。考功名她自是不敢想,但能識些字,能去縣城找份輕鬆的活兒也好啊!

    可是這西千戶所裏隻有魏家莊有一個夫子開了私塾,每年光束脩都得六兩銀子,再加上筆墨紙硯的花銷,小門小戶實在是承受不起啊!

    要是能讓自家小子跟著這位先生認些字讀寫書,既省了束脩還不用來回奔波麻煩,豈不是一舉兩得!

    徐慧敏感的察覺到了張嬸的神態變化,便裝作無意的說起自己爹曾經教出過多少個秀才舉人,把張嬸聽的更是驚喜萬分。

    徐慧正說著:“我家小弟今年五歲,剛學了《千字文》,本要開始學四書的,哪成想——”

    正巧徐睿進來,徐慧就讓他背一段來聽聽,這種啟蒙的東西,不知背了多少遍,徐睿自然是張口就來。

    張嬸聽了很是羨慕:“這樣小的娃兒就會背這個了?”對徐慧之前的話便毫不懷疑。

    “我爹事務繁忙,不曾仔細教導睿哥兒,不過胡亂背一些罷了!”徐慧並沒誇耀徐睿,過猶不及這個分寸她還是要把握好的。

    張嬸笑道:“我家娃兒都十一歲了,大字都不識一個呢,巧姐兒莫愁,雖說咱這軍戶名頭不好聽,可官家給田,家裏有正軍也不需要交稅,比那缺地少田的農戶光景還要好過些呢,我看你也是個能幹的,等到時候分了地我讓我家男人教你們怎麽收拾,隻要收拾好了,三十畝地還能養活不了你們一家?”

    徐慧忙道謝,向張嬸打聽起最為關心的,魏家莊據說能看病的那位魏老爹的事情。

    張嬸一聽徐慧打聽魏老爹的事情,不由笑道:“你可問巧了,我家男人和魏老爹是本家,按輩分我們還得喊一聲老叔呢!”

    徐慧大喜忙求道:“那能不能麻煩幫忙帶我們去找一下魏老爹,我爹這身子骨實在是拖不得了!”

    “那有什麽好麻煩的,我家小子怕是一會兒就從地裏回來了,我讓他借了牛車去把老叔接來就行,你說你爹一個好好的教書先生怎麽就受了這番苦,真是——”

    徐慧跟著感歎兩句,又問起需要購買的生活用品,張嬸皺了皺眉說:”你們那兩間屋啊,以前也是有人住的,不過後來人家搬到別的地方去了,走的時候,啥東西都不留,真是小氣的要命。咱這地兒冬天冷,這盤炕起灶棉衣棉被你們都得準備上,對了,你們要是不嫌棄,我這裏還有些用舊的東西,你們看看能不能用?”

    “多謝張嬸!”徐慧也不客氣,現在這光景,她們還有什麽能客氣的呢,隻求那個魏老爹醫術了得,快些治了徐靖庵的病才是。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