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謂洋務運動“探原之策,在於自強”,韜概亦說“蓋洋務之要,首在借法自強”,由此,把自強寄托於洋務運動之上,一時成為風氣。即便如投降派李鴻章也深為讚同:“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一時間,官商民實務救國,洋務自強的思想空前統一,以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等人為官方代表,陸續開辦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探索自強富裕之路。

    左宗棠開創軍工企業,是把邊防、洋務和自強結合起來。我們知道,左宗棠對於邊防的擔憂是長久有之的,直言自己“於此事思之十餘年,諏之洋人,謀之海疆官紳者又已三載”,因此學習製造堅船利炮,以此還擊侵略者,那是最好不過的自強之道。左宗棠考察地理,得出“東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陸”的結論,為此提出“仿製輪船”,“為海疆長久之計”的主張,並於1866年創辦了福州船政局,後設船政學堂,專門培養造船、駕駛諸技能人才。在左宗棠看來,首先創辦輪船,是因為其技術難度遠比製造槍支彈炮要大,而欲盡東南水利,做好海防,則必須賴此守衛。輪船可以造出,則其他機械也當不在話下,而侵略者之所以持以為恃者,恰是輪船。左宗棠有此思想,他自言從“道光十九年海上事起”就已萌生。那年恰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之時,左宗棠方才年28歲。而後在多年的征戰與研究、觀察中,左宗棠愈發堅定此想,且有了係統而堅定的設想。

    就局勢而言,借不如雇,雇不如買,買不如自造。至自造輪機成船,……外國多方阻撓,乃意中必有之事,見在英國領事等屢以造船費大難成,不如買見成船為便宜,此即暗中使壞之一端……惟既能造船,必期能自駕駛,方不至授人以柄。……現在洋人聞有開設船廠之舉,明知無可阻撓,多謂事之成否尚未可知,目前浪費可惜者。實乃暗行阻撓之意。合計自始事至威事五年之中,需費至三百萬兩,可謂多矣,然而果有成,則海防、海運、治水、轉漕一切歲需之費所省無數,而內紓國計利民生,外銷異患樹強援,舉乎在此!……惟賴朝廷堅持定見,不為浮言所惑,則事可有成,彼族無所挾以傲我,一切皆自將斂抑。自強之道,此其一端。

    從提倡自造輪船開始,西洋諸國多有阻撓,以造船費用巨大、難度大等“浮言”惑眾,左宗棠一眼識破其陰謀,知其恐中國造成輪船而與其抗衡。因此,左宗棠更堅定了自造輪船是鉗製列強入侵的關鍵點,因為他們遠洋而來扣關,靠的就是裝有利炮的火船。左宗棠從敵人之陰謀、造船之困難、事成之利弊等各方麵闡述了自造輪船之勢在必行,這般係統遠見,即使林則徐當年,也未必比得上,更何論曾國藩和李鴻章等原本畏懼列強之徒。雖然曾、李二人也讚成學習洋務以自強,然而決心之大、眼見之深廣、心思之純正,當屬左宗棠為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