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戰役,神速前所未有,而殲敵兩萬多,也讓阿古柏失去一半兵力。況且,在阿古柏統治下的各族人民都對他的暴行痛恨非常,阿古柏不得人心。由此可見,大局已定,攻取南八城,收複南疆實屬人人可料的結局。左宗棠一方麵為了給阿古柏下馬威,而一方麵也不想再多殺兵士,傷及無辜,便勸告阿古柏:“如知去逆效順,縛白彥虎,獻南八城,固可不重煩兵力;否則,深溝高壘,先據形勢,圖老我師,則官軍分道長驅,集糧轉饋,事不容已。”清軍長驅直入,每戰必勝,節節逼近,而自己節節敗退,兵力驟降,民心不向,阿古柏也自知大勢盡失,在悵惘、“日夜憂泣”中走到庫爾勒“飲藥自斃”,留下一個分崩離析的殘局給餘部。

    聽聞阿古柏已死,其子海古拉迅速從喀什噶爾趕來,把軍資武器都交給白彥虎打理,自己則運父親屍首打算逃回喀什噶爾。當他走到離喀什噶爾不遠處,卻被前來的兄長伯克胡裏殺死,並率部奪取喀什噶爾大權。奪得政權以後,他便追殺叛將阿克木汗,逼其逃亡俄羅斯。其他官紳一見伯克胡裏殘殺親弟,追殺叛將,手段凶殘,於是紛紛投誠清廷,而白彥虎也做好了逃亡俄羅斯的準備。此時的“哲德沙爾汗國”,隨著阿古柏的失勢和死亡,已然瀕臨“亡國”一線。左宗棠正等著糧餉一到,軍隊整治好,便於秋天一鼓作氣拿下南八城,全麵收複南疆。

    然而就在此時,投降派又大放厥詞,比如庫倫大臣誌崇,竟然建議清廷就此作罷,不要再進軍南疆,而速與英俄兩國商議,劃定疆界。這實在是可笑可悲至極。新疆古來有之便為我國領土,浩罕阿古柏強行占領新疆,英俄兩國暗中插手我國擊退外敵,收複新疆的正義之舉,我們正應該向英俄兩國問罪才是,何以未戰而有“議和”與“劃定疆界”之說?這不明擺著告訴人家,我很怕你,你要多少地,我給你好了。未戰先乞和,況乎收複新疆實無關英俄等國,這般謬論,和後來中法戰爭因勝獲敗簡直如出一轍。

    麵對如此不可理喻、毫無民族氣節的言論,左宗棠嚴厲譴責,並第一次提出對新疆設行省的建議:

    方今北路已複烏魯木齊全境,隻伊犁尚未收回;南路已複吐魯番全境,隻白彥虎率其餘黨偷息開都河西岸,喀什噶爾尚有叛弁逃軍,終煩兵力,此外各城,則方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懷,自無更抗顏行者。……英人為安集延說者,慮俄之蠶食其地,於英有所不利。俄方爭土耳其,與英相持。我收複舊疆,兵以義動,彼將何以難之?設有意外爭辯,枝節橫生,在我仗義執言,亦決無所撓屈。……至省費節勞,為新疆畫久安長治之策,紓朝廷西顧之憂,則設行省、改郡縣,事有不容已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