撚軍是撚黨響應太平軍起義而成,1855年他們在安徽推行張樂行為盟主,以黃、白、紅、黑、藍五旗軍建部,“各旗統將皆聽盟主調遣”,接受太平軍領導。張樂行是為“征北主將”、“沃王”,1863年死於雉河集一役,撚軍遂轉戰各地。翌年,太平天國覆滅,太平軍遵王賴文光率北方殘部加入撚軍,是為“新撚軍”。新撚軍一改太平軍步兵為騎兵,迅速殲滅此前殺害張樂行的清軍僧格林沁部,並連挫曾國藩部湘軍和李鴻章部淮軍,一時朝野為之震驚。後來被劉銘傳钜野打敗之後,撚軍被迫在河南許州分為東撚和西撚兩支,東撚由遵王賴文光、魯王任化邦率領,繼續馳騁中原,西撚則由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統帥。左宗棠奉命西征要殲滅的就是張宗禹所率西撚,而東撚由李鴻章負責。

    左宗棠本想著挽留劉蓉和楊嶽斌輔助自己,然而為時已晚,他隻好另覓助手。於是,他想到了舊識知交王柏心。他們都曾在湖廣總督幕下為賓,互相極為敬重。緩進急戰的方略,就是他和王柏心一同商議決定的。左宗棠請他出山相助,作為自己的智囊,是明智的決策。其餘,諸如調任劉典幫辦陝甘軍務,調廣東提督高連升加入西征大軍,請湘軍得力將領劉鬆山率湘軍9000入陝助陣等等,都為左宗棠在西北地區平亂增添了幾成勝算。

    自左宗棠從漢口出發,分三路前進。劉典率部5000入荊紫關,高連升領軍4000往蜀河口,左宗棠自己帶兵7000闖潼關。三路齊進,路遇暴雨和瘟疫,兵士多病。出師不利,似乎預示著此番西征的重重困難。不過,左宗棠何其錚錚鐵漢,越是艱難的處境越不肯屈服,最終克服萬難抵達陝西潼關。

    此時,陝西境內撚回正盛。左宗棠怕撚軍到處流竄,便主張:“務將撚逆盡之秦中,免致流毒他方,又成不了之局。撚逆既平,則辦理餘逆,亦易為力矣。”根據形勢,左宗棠從陝東,劉典從陝南兩麵夾擊西撚。西撚不敵,九月開始進軍陝北,想借此通往山西。清廷得知,切責左宗棠,諭曰:“晉省為畿輔屏翰,左宗棠當如何力籌兼顧?陝西兵力不為不厚,總當就地殲除,不可以驅賊出境即為了事。倘任賊東渡,闌入晉疆,惟左宗棠是問。”一道命下,左宗棠“凡所布置,均為就地殲賊起見”,“大舉圍逼,期殲賊於渭、洛之間”。此時左宗棠的戰略,比平滅太平軍時要凶狠幾分。

    不過,西撚也並不是好對付的。正當左宗棠設防於陝豫、陝鄂交界處時,西撚軍卻向北逃竄。形勢明顯對左宗棠不利,一方麵“北山荒瘠殊常,官軍追剿,皆以無糧不能急進”而另一方山西民亂加緊進攻,這讓左宗棠前追不得,而後背受敵。雖然左宗棠多方部署,但是寡不敵眾,防不勝防,西撚軍還是迅速擺脫湘軍的追剿,竄入山西,途徑河南,直逼京畿,到達盧溝橋附近。清廷聞之,大為恐慌。清廷立馬以追剿不利,責難左宗棠、李鴻章、官文等剿撚統帥,並令“左宗棠前赴保定以北,妥為督剿,以贖前愆,毋再延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