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暫且不論,我們重點來看看左宗棠再入湘幕,為駱秉章和湖南都做了哪些事情。鎮亂、治吏、理財,概括起來,這即是左宗棠這6年所做的努力。說來容易做來難,左宗棠這6年是可謂鞠躬盡瘁,一心一意付身於此。

    當左宗棠再次出山時,長沙又正處於太平軍的重重包圍之中,而此時與太平軍作戰的主力,即為曾國藩領導的團練湘軍。靖港大敗,湘潭大勝,正成為湘軍戰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主角是曾國藩,但左宗棠在此卻也有著不小的功績。

    是時,曾國藩也是初出茅廬首次帶兵,他在衡陽練成陸軍和水師共萬餘人,分由塔齊布和羅澤南率領陸軍,彭玉麟、楊載福率領水師急赴長沙助戰。戰前,他們商討主站的焦點在於靖港還是湘潭。大多數人認為先攻打靖港,因為是太平軍的重兵大營所在,也可充分發揮水師的力量。但是左宗棠卻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認為,湘潭是自家後營,若取保後營,則即便最後長沙不保,也可由此退守衡陽,再圖長沙。如果進攻靖港,倘若太平軍從湘潭夾擊,那麽就是前後受敵,自亂陣腳。左宗棠的分析當即獲得大家認同,因而敲定了先取湘潭的戰略計謀。

    可是,曾國藩因為首次出戰,在團練湘軍的時候又多方受氣,心裏頗有點急功近利。是夜,當聽到長沙鄉團急來報告靖港隻有500兵力,而自己早已搭建浮橋以供渡河奇襲時,曾國藩動心了,於是臨時改變主意,率水師5000前往突襲。孰料,靖港乃太平軍營地重鎮,怎可能隻留500兵勇守城呢。很顯然,湘軍收到了假情報,被太平軍設下埋伏專門引誘他們來攻打。這一打,曾國藩的新練水師就顯出他的弊端,散兵散勇,全都沒有實戰經驗,根本比拚不過太平軍的攻擊。浮橋斷裂,湘軍落水者百餘眾,潰逃者不計其數,無論曾國藩如何威斥,再也沒有兵勇敢於和太平軍相戰。曾國藩氣急敗壞,惱羞不已,兩次想跳河自殺,都被身邊人救起,勉強回到長沙。經過人生如此狼狽的第一戰,曾國藩損兵折將,還為自己留下了莫大的笑柄,因此心裏萬念俱灰,隻想以一死謝罪。

    而另一邊,塔齊布率領的陸軍來到湘潭,麵對戰鬥力不強的太平軍,突襲的湘軍很快順利攻克湘潭,向長沙發來捷報。左宗棠看到曾國藩如此狼狽之相,切要他不可因一時之失而喪失鬥誌,鼓勵他湘潭既勝,事尚可為,當前唯一要做的就是重新部署,趁著湘潭大捷,一鼓士氣,再接再厲,以望一舉把太平軍趕出湖南。在這次湘潭大戰中,太平軍十戰十敗,損失兵士萬餘人,不敢再貿然前進,轉而退守嶽州。而湘軍卻從此聲名大振,湘潭大捷掩蓋了靖港之敗,鼓舞了士氣。兩個月後,由左宗棠、駱秉章和曾國藩精心部署,湘軍乘勝追擊,進攻嶽州,三路分攻,不用一個月就占領嶽州,逼得太平軍一個月後完全退出湖南,不再打湖南主意。

    再入湘幕運籌帷幄,左宗棠拔得漂亮的湘潭首功,揮軍收複嶽州,驅除太平軍退出湖南,不僅拯救曾國藩於絕望之中,為他和湘軍都樹立了不小的威名,更為他以後在駱府中代駱主事贏得了威信。然而,太平軍退出湖南,卻僅是湘軍與太平軍戰役的開始。太平軍而後迅速侵占、擾亂贛、鄂等省份,太平軍的使命仍舊任重道遠,而左宗棠既入虎山,又焉有不平虎事半途而退之理?運籌帷幄,左宗棠正欲大展身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