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曆史的畫卷,總讓人唏噓慨歎,在時間的長河裏,有過多少是非成敗,又有過多少帝王將相。有人說,曆史無非是那些大人物的家事串聯起來的龐雜網絡,而普羅大眾隻是作為其中彰顯大人物成敗功過的陪襯。我們不能苟同這種過於絕對化和消極化的看法,因為沒有了芸芸眾生,大人物終究唱不響曆史這出大戲;但我們又不能完全否認大人物在曆史中的特殊地位,沒有他們,曆史這出大戲便因此黯然失色。曆史的精彩和悲壯,正在於大人物互相揮灑塗抹間對芸芸眾生所產生的必然結果與偶然境遇,以及其衍生出的擁有濃重戲劇色彩的所謂國家形態。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大舞台上,便曾上演過許許多多由大人物領導的極其相似而又迥然不同的文爭武鬥。他們,經常由於異族或異域的紛爭而挑起戰事,並在己方奪得大權之後,又大興鏟除異黨之能事,以強權和酷吏鞏固新建的政權。從公元前的夏商周到盛極一時的元明清,莫出其裏。而其中真正英明者,則在政權鞏固之後實施仁政親民。曆來改朝換代平常事,五千年的輝煌曆經六十多個朝代,長壽者竟達八百餘年,短命者卻僅十五年,其中道理便在此間。

    不過曆史總是極其地相似,除卻極端長壽和短命者,大多數有作為的朝代統治時間都在一百多年或兩百多年,諸如大家所熟知的西漢、東漢、唐朝、明朝、清朝等。宋朝剛破了三百年的大關卻未能走遠,亦當屬此列。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不過我們無暇研究這當中的規律,隻是來說一說中國最後一個帝國———清朝,它的興衰榮敗。

    清朝,在滿族統治下發出了中華帝國時代最後的餘音。它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中華帝國史,最終卻在外強和內憂的共同推力下分崩離析。同時,清朝也是第二個和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整個中華大地的長命帝國。元蒙古族的龐大清朝無法企及,但是將近300年的統治曆史,奠定了今天遼闊國土的功績,清朝也堪稱一個強大而傳奇的帝國。隻是這個帝國,最終抵禦不住外來文明的侵襲,雖垂死掙紮卻逃不過慘烈倒下的命運,並給中華人民帶來百餘年的恥辱和深重災難。它的功過,向來爭議不斷,我們暫且不論,隻就客觀的史實,做一個大致的了解。

    先看一下清朝的曆史長度,關於它的時長,有296年說,有276年說,也有268年說。說296年,則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算起;說276年,則從1636年後金天聰汗皇太極稱帝建立國號“清”開始;說268年,則從1644年清兵大舉入關開始。即從清兵入關起算,268年的曆史,凡13朝共12君,此間史話猶如浩瀚江河,我們就慢慢道來。

    每個朝代都有起、發、盛、轉、衰、落等幾個階段,清朝也不例外。清朝的建立源於後金的崛起,而後金的崛起則在於滿族的興盛。從1582年起,努爾哈赤用了30多年的時間統一了女真部落。為了使好不容易統一的女真部落穩固下來,努爾哈赤立刻著手統一文字為滿文,並修築城牆禦敵,還製定八旗製度和設置部分官階,形成了一個王國的雛形。努爾哈赤在完成這一係列的努力之後,政權和勢力都得到很大的鞏固和提升,卻不料因此引起其弟舒爾哈齊、其子褚英等諸親屬對其權力的覬覦,於是努爾哈赤因不得已而一一將其鏟除,最後平定了內憂,並於1616年登基稱汗。從此,暮氣消沉的明王朝便多了一個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並在其後短短的二三十年時間內攻破明朝最後一道防線,大舉入關,從明皇帝崇禎手中奪下大權,完成了入主中原的期望,開展其在中華大地上長達兩百多年的清朝政權統治。在這二三十年間,皇太極完成了清朝建立之後、入關之前最重要的一步———統一更多邊疆少數民族部落、擴展版圖、鞏固新政權,為多爾袞攝政、入關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他沒有參與清朝的建立,也沒有看到入主中原的勝利,但是作為清朝興起階段承前啟後的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皇太極完成了他的使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