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盧梭兒時遭受到不幸,一種正義感便在他的心中牢牢地紮下了根,這種正義感伴隨他整個一生,並且構成了他信念的基礎。

    盧梭出生時,正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老死之際。法蘭西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之下,達到了封建時代的鼎盛時期,但是,到了18世紀初,早已失去進步作用的絕對王權製國家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其背離民族利益的一麵,暴露出它的反動寄生本質。不僅僅是王室,包括貴族和教會這兩個最高階層,也完全依靠對人民的殘酷剝削過活。然而,法國國內階級力量的對比已發生了變化。一批當時人們稱為“哲學家”的作家,開始進行反對封建殘餘的鬥爭,成了社會關注的中心。這些哲學家,就是在法國曆史上被稱為“啟蒙主義者”的那些人。所以說,18世紀的法國處於1789年資產階級革命之前的啟蒙運動時期。這場啟蒙運動是一場反對陳腐的封建思想的偉大思想運動。與英國那帶有較溫和的、有時甚至是保守的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不同,法國的啟蒙主義者是一批革命者,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這首先是因為法國啟蒙主義者是資產階級中最偉大的革命的宣告者。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205頁,人民出版社)中所說:

    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什麽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製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麵前為自己的生存做辯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利。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啟蒙主義者從理性的立場出發,對社會的不平與壓迫、對宗教的偏見與迷信,給予猛烈抨擊。啟蒙主義者的活動,反映了由於封建製度的衰敗和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而產生的個性意義的高度認識。他們維護個人的利益,主張個人應擺脫絕對君權國家和封建等級社會的壓迫。

    啟蒙主義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寫日常生活中的人。在這一點上,盧梭的《懺悔錄》給我們提供了明證。由於盧梭出身貧寒,他周圍的人大多是一些男仆女傭、農民、小店主、下層知識分子,以及他自己的平民家庭:鍾表匠、技師、小資產階級婦女。他揭示了這些人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質和性格特點,致力於發掘他們自然純樸的個性、道德情操、聰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與此同時,盧梭對他所見到的統治階級和上層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鄙夷不屑、大加鞭笞。這些人在他的筆下,幾乎通通成了偽善奸詐、厚顏無恥之徒,一個個道德淪喪、陰險毒辣,與高尚的平民階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盧梭正是這個平民階層的一員。他在功成名就、可以躋身上流社會時,卻始終不願去過貴族們那種奢侈的生活,仍舊企盼能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一個退隱藏身之地,同他的妻子(或稱伴侶)泰蕾茲·勒瓦瑟爾過上一個寧靜的、不受紛擾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然而,身處一種新舊交替的時代,他的這種願望總是難以實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