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人挑著擔子進了舊祠堂,裏麵冷冷清清的,沒有半條人影,繁茂的雜草到有半人多高,牆塌頂漏的,確實有些破舊。

    木榨機放置之處,到尚算完整,可以看出,有修葺過的痕跡,在章雲四顧環視時,章友慶、章連根已經將擔子在木榨機前放下,周氏也跟了過去,三人稍稍分工了一下,開始動起手來。

    章雲走向前打量這台古舊的木榨機,主體是一根兩人環抱左右粗細的樹幹,中間有挖空的長形凹槽,由兩邊粗壯的木架子架起來,屋頂橫梁上有粗麻繩懸掛下來,牢牢拴著一根粗木柱。

    木榨油機樣式挺簡單的,一目了然,章雲一時看不出要如何榨油,就在旁好奇地看著爹、娘和爺爺,瞧他們怎麽操作。

    隻見周氏將籮筐裏的炒粉大把抓起來,把有些黏糊的炒粉捏緊實點,取下木榨機上放的幾個圓形模具,把炒粉往裏麵按壓,就和清明果壓模是一個法子,隻是這些模具比清明果那些要大了許多。

    章雲忙靠了過去,幫著周氏一道捏炒粉壓模,等到模具壓滿後,周氏就把模具放進凹槽,這時候章雲才發現,大凹槽裏另外有幾個圓形的小凹槽,周氏就是把壓好的模具往圓形凹槽裏麵放。

    等幾個圓形凹槽都擺上模具後,章連根就取來擺一旁的木楔,足有十多根,全都和長形凹槽一般粗細,一根根地塞入凹槽,將長形凹槽全給填滿,章友慶則已經準備好,抓緊了粗麻繩,等木楔塞好後,就同寺廟裏的和尚撞鍾一樣,拉動木柱往突出的木楔上直撞,章連根跟著上去一同撞擊,周氏則早將提來的木桶放在凹槽下方的出油孔處,才撞了幾下,就有茶油順著出油孔涓流而下了。

    瞧著這種榨油方式,雖然簡陋,比不上現代的機械榨油機,卻也體現了古人在生活中的智慧,章雲心裏不由小小讚歎了一回。

    在章雲興奮讚歎時,幾個茶油餅都已經被榨幹了油,章友慶父子就停下撞擊,將木楔重新取出,周氏將模具一個個拿出來,再將模具裏榨幹的茶油餅挖出,此時的茶油餅已經變的幹燥結實,就和普洱茶餅差不多,隻是顏色偏褐色,沒有普洱茶餅那麽黑。

    這樣整個榨油過程,章雲都了解了,之後就幫著周氏壓模具,還有就是挖油茶餅,手上忙碌著,眼睛卻不時往出油孔看去,見著涓涓不斷的茶油流淌而下,心裏的歡喜就沒停過,幹起活來也更加有勁了。

    這樣全手工的榨油,確實得費些時間,章家人在舊祠堂忙了兩天,才把所有的炒粉都榨出油來,足足裝了滿滿兩大木桶,估摸著總有三百多斤茶油。

    到初五的傍晚才將茶油都榨好,這樣就錯過了逢五的集市,章家人雖急著賣油,可除了集市,也想不出有啥地方可以賣,隻能等到初十那日,再將油挑去集市。

    初十之前的幾日,章家人也沒白白空下來,這油要挑去賣,還得有油勺子,這可不能隨意亂做,就同現代的量杯一樣,滿滿一勺有多少油,都得估算好,等打油的時候,按著勺數就可以估出油量,這樣才好算錢,等茶油榨好後,章友慶就找了有經驗的木工老師傅,花了五個銅錢做出一隻油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