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傅萬才領導下,化纖廠先後進行了10餘次技術改造,對於技術投資他從來不遺餘力,少則投資幾千萬,多則數億元,上一個成功一個,上一個盈利一個,探索出一條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新路。從1985年到2002年,吉林化纖產值由4551萬元增加到218586萬元,利稅由645萬元增加到23181萬元,總資產由3805萬元增加到38億元。

    傅萬才認為困難和機遇從來都是並存的,麵對市場的新變化,企業與員工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新知識,不斷的技術改革才能使發展越來越有利,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企自己手中。麵對新形勢、新問題,必須有新思路,新辦法,他說“一不等,二不靠”,因此他經常與科技人員一同攻關,以此來把握市場發展新動向使企業把主動性掌握在自己手中。

    傅萬才和他的企業樹立了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團隊的典範,他也因此先後獲得省部級和國家級榮譽70多項,199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企業家,199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職場感言】

    我們談到終生學習時並不僅指一種個人的行為,也不僅指一種指向書本一類“死物”的學習。學習的內容是多樣的,學習的形式也是多元的。大體來講可以分為三個層麵:

    首先就是“讀自己”,我們每一個必須明白命運是操之在自己手中,那麽讀自己就是其中一把重要的鑰匙。學習的真正精義在於培育自己的能力,把各種資源有效轉化,產生最大效能。因此讀自己可說是個人成功的核心專長,不僅是身體、頭腦、心靈的學習,還包括各種創造性的學習,可說是多彩多姿的學習,透徹讀自己,將發現自己有無限的成長空間。

    其次是“讀別人”,人不能隻局限於自我的學習,必須透過人際互動、組織手法、借力使力,來提升學習的速度與效果。有一句話說,“站在別人的肩膀,可以看得更遠”,就充分說明善用別人長處與資源,善於讀別人,可以幫助自己獲得更大成長。

    第三是“讀環境”,可讓人順勢成長,人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磨煉成長,環境對人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對環境的認識要明確其層次——國際化的競爭環境、企業內部競爭環境、社會環境等,對於環境之趨勢變化如有正確的解讀能力,可從中獲得許多成長的啟示與動力。

    終生學習不但是一生中不間斷的學習,打破自我設限,進行無限學習,而且是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的每一個當下的用心學習。我們要以提升自我為學習的根本指向,輔助以對他人、對環境的不斷適應,在相互交流中實現資源的優化與整合,達到學習的目的。

    【勞動者語錄】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傅萬才

    陸文忠——用知識帶領農民致富

    【事跡回放】

    陸文忠被譽為“村民的好村官”,從1989年擔任瀛東村村長以來,帶領村民向荒地要糧、向大海要地,通過圍海造田、搞水產養殖、開發農村生態旅遊,走出了一條農村致富的康莊大道。

    20年前陸文忠所在的良種大隊隻有200多畝土地,根本沒辦法養活全村人,整個村子窮得叮當響。麵對這種困境,陸文忠開動了自己的腦筋,他認為大隊地處偏遠,辦鄉鎮企業不能不好的發展,隻有通過圍海造田,增加耕地麵積,才能讓村子的發展有根基,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因此他開始自學圍海造田的相關知識,在準備妥當之後他開始動員村民跟著他幹。開始沒有幾個人認同他的想法,但陸文忠不放棄他搬出了相關的資料給村民們上課、講道理,磨破了嘴皮子終於說動了一些村民。就這樣在1985年陸文忠帶著六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開進了沒有人煙的荒灘,憑著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奮戰了將近1年後終於圍出了600多畝的土地。這一年村民就是用這600畝土地建塘養魚,一下子賺了2萬多元。這下子村民終於相信了陸文忠的做法,1987年他帶領著更多的村民第二次向荒地進軍,這一次2000多畝土地被圍了出來。而陸文忠開始了他新一輪的學習,他學習水產養殖、蔬菜種植、生豬養殖等技術,並把先進的技術傳授給村民,就這樣大家在這2000畝土地上挖魚塘、養生豬、辟果園,大家開始走了勤勞致富的新道路。到1994年,村裏集體資產已經超過千萬元,村民家家都蓋起了小洋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