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大學生群體是一個高智商、高自我價值感而延緩償付的群體。思維敏捷,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明顯優於一般群體;關心改革開放,熱愛祖國,對中國的改革和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有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自我職責及社會職責日漸明確,成才意識和競爭意識日趨強烈,這是他們的明顯強勢。然而,政治觀念上趨於冷靜,價值取向上呈明顯的實用性,認識方法上多以自我發展為視點來分析問題,過於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自主能力較弱,遇事意誌薄弱,這也是他們的弱勢。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十有十缺”:有參政意識,但缺乏政治素養;有愛國熱情,但缺乏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民主願望,但缺乏民主素質和法製觀念;有探索精神,但缺乏分辨真偽的能力;有創新意識,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廣博知識,但缺乏謙虛精神;有獨立意識,但缺乏自控能力;有交際需要,但缺乏道德修養;有雄心壯誌,但缺乏艱苦奮鬥的精神;有成才願望,但缺乏實事求是的態度。因此,要引導學生揚長補短,使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優勢,彌補其缺陷,高校德育工作者就必須針對學生思想現狀,積極尋求德育工作的新路徑、新方法。

    三、加強高校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幾點建議

    高校德育的實效性是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乎一個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戰略定位的實施,對學院改革、發展和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麵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發展的現狀和21世紀經濟、政治一體化的要求,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需要,高等學校的黨政領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等相關深層次問題作深刻反思,全麵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成功經驗與教訓,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途徑、方式、載體,從中找出其固有的內在發展邏輯和必然規律,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自覺性,克服盲目性,再上新台階。

    (一)拓展德育工作空間,堅持實踐式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項實踐性非常強的教育活動,其直接目的在於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思想道德水準,使教師所教、學生所學最終內化為個人品質。要做到這一點,高校德育就必須注重:第一,延伸課堂教學,多向度、多維度地進行立體式的德育工作。以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出發點,把學生從理論課堂帶到實踐課堂,從校內課堂帶到社會課堂,讓他們親身體驗和參與實踐活動,尋思正確答案。第二,注重生活教育,多方麵、多角度地進行聯係式的德育工作,以學生感到疑惑的問題為切入點,注意情境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真實,逐步學會解讀生活、創造生活,學會自律、自省。第三,引導學生組織、參與主題教育活動,多層次、多側麵地進行觸入式的德育工作,以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為結合點,舉行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類社團活動,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意識,學會做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