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規定,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製,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應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麵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新教學模式在技術上應體現交互性、可實現性和易於操作性。另外,新教學模式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和合理繼承現有教學模式中的優秀部分。為促進教學模式的有效改革,應加大學生通過計算機學習英語課程學時或學分數所占的比例。建議學生在計算機上學習所獲學分的比例應占英語學習總學分的30%-50%。

    具體實施可參考附件1: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

    我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體教學模式如下:

    “雙模塊”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課堂教學 網絡計算機多媒體教學)

    方案一:“2 2”雙模塊大學英語教學模式(4學時)

    方案二:“2 2 2”雙模塊大學英語教學模式(6學時)

    三、多媒體網絡教學手段與大學英語教學評估

    教學評估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麵、客觀、科學、準確的評估體係對於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評估要以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為出發點,將“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模式相結合,建立多樣化評價體係。

    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大學英語教學可采用以下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形式:

    1.授課教師各班大學英語期末考試平均成績。

    2.各班大學英語課程平時成績。

    3.專家聽課結果、同行聽課結果和學生反映情況。

    4.各班國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平均通過率指標。

    5.以上各項大學英語成績綜合指標評價結果。

    具體如下:

    “過程性評估 終結性評估”等多元化大學英語教學評估體係

    在整個教學評估過程中,教師應實時監控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在成績的最終評定上作客觀而又不失公允的調整,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促進後進學生迎頭趕上。

    四、網絡與多媒體輔助語言教學是未來外語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

    多媒體技術為語言教學開辟了新天地,將多媒體技術運用於語言教學,最終將建立起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已在外語教學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創造了一個語言交流的真實環境,使學生能夠如臨其境,增強了教學效果。在現代教育中,教師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監督者、促進者和釋惑者。麵對新技術的挑戰,外語教師必須采取切實可行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方式,實現教育現代化,將外語教學置於更為廣闊的社會和教育環境中,不僅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外語的語言技巧,而且培養出具備高新知識和技能的創造性人才。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